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输配电工程、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--电力系统的模拟与计算论文--模拟与仿真论文

含分布式电源的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1章 绪论第14-28页
    1.1 选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2 负荷建模的研究现状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负荷模型分类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外常用的负荷模型结构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负荷建模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参数辨识的优化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负荷建模的发展动态第19-20页
    1.3 含分布式电源的综合负荷建模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分布式电源定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外分布式电源发展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含分布式电源的综合负荷建模研究现状第22-25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5-26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章节安排第26-28页
第2章 典型分布式电源的外特性等效建模第28-61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8-29页
    2.2 典型分布式电源等效模型构建方法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建模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负荷模型辨识第32-34页
    2.3 光伏电池发电系统等效描述模型构建第34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PV 发电系统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PV 发电系统等效描述模型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PV 发电系统等效描述模型有效性验证第40-42页
    2.4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等效描述模型构建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SOFC 发电系统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SOFC 发电系统等效描述模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SOFC 发电系统等效描述模型有效性验证第47-48页
    2.5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等效描述模型构建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MT 发电系统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MT 发电系统等效描述模型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MT 发电系统等效描述模型有效性验证第53-55页
    2.6 风力发电系统的等效描述模型构建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DPMSG 风力发电系统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DPMSG 发电系统等效描述模型有效性验证第57-59页
    2.7 讨论第59-60页
    2.8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3章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统一模型构建第61-7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61页
    3.2 逆变并网型分布式发电系统第61-63页
    3.3 逆变并网型 DG 统一模型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运行特性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等值电路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等值电路适用性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模型的数学描述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模型初始条件确定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模型参数辨识流程第68-69页
    3.4 逆变并网型 DG 统一模型检验第69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自描述能力检验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泛化能力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参数稳定性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讨论第7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73-74页
第4章 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第74-91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4-75页
    4.2 CLM 模型对含逆变型 DG 的综合负荷的描述能力第75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CLM 模型结构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动态仿真系统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CLM 模型描述能力检验第77-82页
    4.3 含逆变型 DG 的广义综合负荷模型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广义综合负荷模型结构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逆变型 DG 等效模型的数学描述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广义综合负荷模型参数辨识方法第84-85页
    4.4 GCLM 有效性验证第85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GCLM 描述能力检验——单一类型 DG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GCLM 描述能力检验——多类型 DG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不同负荷水平下的 GCLM 有效性验证第86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讨论第9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90-91页
第5章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等效建模第91-108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1页
    5.2 DFIG 发电系统第91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系统结构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稳态运行特性分析第92-94页
    5.3 DFIG 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第94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风机动态模型第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DFIG 的数学模型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背靠背变换器模型及其控制系统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DFIG 动态运行特性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DFIG 等效模型结构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DFIG 等效模型参数辨识方法第101-102页
    5.4 等效模型对 DFIG 的描述能力及其改进方案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等效模型的自描述能力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等效模型改进方案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改进模型的辨识原理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改进模型的物理意义第104页
    5.5 改进模型有效性验证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自描述能力验证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泛化能力验证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参数稳定性分析第107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07-108页
第6章 基于数值相似度和趋势相似度的模型准确性评价方法第108-117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08页
    6.2 PMU 实测数据的预处理第108-109页
    6.3 数值相似度和趋势相似度的评估方法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总体相似度设计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数值相似度评估方法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趋势相似度评估方法第112页
    6.4 算例分析第112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基于实测数据的模型准确性验证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基于仿真数据的模型准确性验证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讨论第115-116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16-117页
结论第117-120页
参考文献第120-133页
致谢第133-134页
附录 A(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)第134-136页
附录 B(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工作)第136页

论文共13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
下一篇: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及绩效研究--以铝企业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