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设计、性能分析与综合论文

信息物理融合对艺术体验及审美范式创新的探索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融合:在媒体、人与物理环境之间第12-21页
    1.1 计算、人与物理环境的融合: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结构第14页
    1.2 媒体技术虚实融合的发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信息物理融合与媒体技术的多元化发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媒体的认知及审美体验功能结构的发展第15-16页
    1.3 媒体融合与人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桌面媒体:在计算机内部融合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媒体与人走向融合第17-18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的创新及研究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创造性将信息物理融合理念应用于研究艺术体验及审美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信息物理融合艺术基本形态的框架构建及分类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人的视角出发研究多元融合下艺术新模式第20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第20-21页
2 虚拟信息在物理世界中的艺术化体验第21-56页
    2.1 虚拟信息的物理介质化呈现第21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采用现实材料及物品作为显示虚拟影像的像素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互动方式的物理介质化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虚拟向现实的转化:三维打印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虚拟信息在物理介质上的呈现第30-38页
    2.2 影像采集及其在物理世界中的转换呈现第3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影像的实时采集与转换再现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物理世界的影像化虚拟体验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通过影子与虚拟世界的互动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现实影像的解构与重构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影像的采集与互动生成第45-49页
    2.3 通过物理直觉及行为方式与虚拟信息互动第49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虚拟影像与物理运动的交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在物理空间中影响虚拟三维影像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虚拟智能信息融入物理世界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通过:物理介质与虚拟影像进行互动第53-56页
3 物理信息的转换及其在虚拟世界中的互动体验第56-100页
    3.1 物理信息的转换、可视化及互动第56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数据的视觉化与听觉化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声音的可视化转换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融合的互动式绘画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GPS艺术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RFID的艺术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三维扫描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物理信息的网络化转换与传播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8 远程控制物理世界中真实的设备第75-77页
    3.2 物理世界互动信息的采集与转换第77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声音信息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光线信息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力的信息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气流信息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动作捕捉与运动信息第82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触觉信息第86-9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传感信息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距离信息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温度信息第91-92页
    3.3 虚拟物体与物理环境的融合第92-9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现实与历史的融合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在虚拟的空间里控制实际的光和声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通过真实的道具与虚拟人物互动第9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基于显示屏窗口的增强现实环境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在现实的空间里遭遇虚拟事物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现实体验与虚拟视觉的交融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虚拟物理:真实物理的补充第96-97页
    3.4 人际互动在虚拟空间里的延伸第97-10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虚拟空间里的多人协同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社交性虚拟世界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远程虚拟空间里的会晤第99-100页
4 人作为被欣赏者的模式:以3D戏剧为例第100-129页
    4.1 戏剧与舞台美术第100页
    4.2 3D技术与戏剧融合的概况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虚拟现实空间里的3D戏剧第100-102页
    4.3 3D技术与舞台美术及效果的融合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3D技术简介第102页
    4.4 3D技术融入舞台美术设计第102-10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3D技术与戏剧的融合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3D技术与戏剧融合在经济层面的意义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3D技术与戏剧融合对文化创新发展的意义第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3D技术与戏剧融合对戏剧审美的影响第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3D技术与戏剧融合的技术模式第106-107页
    4.5 舞台与虚拟背景的虚实结合营造幻境第10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影视动画制造现场感舞台背景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立体影像技术第109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体影像在舞台上的应用及呈现第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3D立体舞台背景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三维全景舞台再现真实环境第114-11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6 CAVE与虚拟舞台设计第117-118页
    4.6 3D特效技术在舞台上的移植应用第118-12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抠像合成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多层影像合成与全息膜投影技术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2.5D多层虚拟影像制造立体感效果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演员虚拟影像与真人表演无缝衔接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三维设计及三维打印技术制作特殊道具第122-123页
    4.7 戏剧舞台上的虚实互动第123-129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增强现实与戏剧的融合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虚拟影像与演员表演的互动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演员表演与虚拟道具的结合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 4.7.4 演员表演与虚拟特效的结合营造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 4.7.5 演员表演与舞台背景的互动第127页
        4.7.6 基于动作捕捉进行戏剧舞蹈动作优化设计第127-129页
5 信息物理融合模式下艺术审美范式的创新第129-145页
    5.1 范式和审美范式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范式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美与审美范式第130页
    5.2 信息物理融合艺术之美的特点第130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体验是信息物理融合艺术美感的重要内容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从人类信息感受系统看数字化虚拟信息的审美局限性第131-13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信息物理融合对艺术体验的意义第13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信息物理融合艺术的美感具有阶段性和历史性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信息物理融合理念之下新艺术的审美构成第134页
    5.3 信息物理融合艺术的审美客体第134-13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美的形式:多元化及去中心化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表现形式:极大丰富并且形态变化快速第13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形式成为内容?第13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科学美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技术美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美感的群族化与参数化第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7 意向之美的延伸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8 多感知体验对视听觉审美的强化和拓展第139页
    5.4 信息物理融合艺术的审美主体第139-14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新技术对审美主体的影响第14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技术发展推动审美标准的螺旋式上升第14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技术环境对人们审美的影响第140-14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信息物理融合对人脑审美活动的满足第141页
    5.5 信息物理融合艺术的审美创作第141-14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技术对于创作而言的重要性空前提升第14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技术对美术基础的弥补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创作摸式的变迁:跨领域及合作第14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创意的重要性增强第143-14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信息物理融合艺术中的设计元素第14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6 审美创作与技术发展的互动第144-145页
参考文献第145-150页
致谢第150-151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51页

论文共1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对激情的治理:曼德维尔政治思想研究
下一篇:电力系统大停电后分区恢复问题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