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土力学、地基基础工程论文--土力学论文

边坡稳定性上限分析方法及参数反演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目录第8-12页
1 绪论第12-33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边坡二维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极限平衡法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有限元法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极限分析法研究现状第17-24页
    1.3 边坡三维稳定性研究现状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边坡三维极限平衡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边坡三维极限分析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 1.4 边坡参数反演研究现状第28-31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1-33页
2 极限分析的基本假定及原理第33-41页
    2.1 极限分析的基本假设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理想弹塑性假设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小变形假设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Drucker公设第34-36页
    2.2 屈服准则与流动法则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屈服准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流动法则第37-38页
    2.3 虚功原理第38-39页
    2.4 上下限定理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下限定理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上限定理第40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3 基于上限定理的二维边坡参数反演研究第41-57页
    3.1 滑动面位置与强度参数的关系第41-42页
    3.2 简单均质土坡的参数反演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临界滑动面的确定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土质边坡的反演方法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土质边坡工程计算第46-47页
    3.3 简单岩质边坡的参数反演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Hoek-Brown强度准则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岩质边坡反演方法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岩质边坡工程计算第48-49页
    3.4 在地震破坏下的折线边坡强度参数反演第49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拟静力法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土质折线边坡的拟静力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滑动面深度的计算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有效性证明第55-5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4 长大边坡二维极限分析第57-77页
    4.1 边坡破坏模式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 4.2 纯黏土长大边坡的二维极限分析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破坏机构的构建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临界高度的计算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结果对比及参数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4.3 一般长大边坡的二维极限分析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破坏机构的构建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临界高度的计算第65-66页
    4.4 有效性证明第66-67页
    4.5 工程实例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Takabayama滑坡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某膨胀土边坡第68页
    4.6 分层长坡的稳定性分析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外力功率与内能耗散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约束条件及求解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结果对比及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4.7 特殊长大边坡(槽壁)的稳定性分析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纯黏土中泥浆槽壁局部稳定性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一般泥浆槽壁局部稳定性分析第74-76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76-77页
5 基于曲线圆锥机构的边坡三维极限分析第77-98页
    5.1 曲线圆锥机构下的长大边坡上限分析第77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一般长大边坡三维极限分析第78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考虑体积应变的长大边坡分析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三维稳定系数的讨论第86-87页
    5.2 曲线圆锥机构下的折线边坡上限分析第87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纯黏土折线边坡的拟静力分析第88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一般折线边坡的拟静力三维极限分析第93-96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96-98页
6 基于球形及拓展机构的长大:边坡上限分析第98-117页
    6.1 球形机构下的纯粘土长大边坡上限分析第98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破坏机构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外力功率与内部能量耗散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结果对比及分析第101-103页
    6.2 特殊长大边坡(槽壁)的三维稳定性分析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功率计算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05-106页
    6.3 基于拓展机构的长大边坡三维上限分析第106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破坏机构的分类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三维整体机构的基本性质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长大边坡三维整体机构第109-116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16-117页
7 基于离散方法的边坡上限分析第117-134页
    7.1 基于离散法的岩土上限分析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常规方法的困难性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离散法上限分析的研究现状第118-120页
    7.2 简单非均质边坡的坡顶荷载上限分析第120-12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速度间断面的形成第120-12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能耗计算第124-12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坡顶荷载上限值的求解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边坡临界高度求解第128-129页
    7.3 数值模拟及验证第129-13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FLAC~(3D)第129-13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均质边坡的模拟与验证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层状边坡的模拟与比较第132-133页
    7.4 本章小结第133-134页
8 工程应用分析第134-143页
    8.1 绥江县城新址场平金江路C区高边坡第134-139页
        8.1.1 工程概况第134-136页
        8.1.2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第136页
        8.1.3 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第136-139页
    8.2 开化县205国道马金滑坡第139-142页
        8.2.1 工程概况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   8.2.2 处理措施第140-141页
        8.2.3 边坡稳定性分析第141-142页
    8.3 本章小结第142-143页
9 结论与展望第143-147页
    9.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43-145页
    9.2 主要创新点第145-146页
    9.3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46-147页
参考文献第147-160页
致谢第160-161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第161-162页
    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经发表的论文第161页
    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录用的论文第161-162页
    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62页
    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第162页

论文共1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环境政策执行模式研究--基于模糊—冲突模型的比较案例分析
下一篇:投资者情绪及其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