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家畜论文--牛论文

牛亚科ATPase复合体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及大额牛与婆罗门牛种间杂交的亲子鉴定

摘要第6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第一章 综述部分第14-29页
    1.1 第四纪与家养动物的驯化第14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第四纪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家养动物的驯化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人工选择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几个牛种的起源及种间的基因渐渗第16-23页
    1.2 线粒体与适应性进化概述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线粒体概述及功能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进化论第24-29页
第二章 牛亚科MTDNA ATPASE复合体基因的适应性进化第29-69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材料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方法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数据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37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PCR扩增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牛亚科物种mtDNA ATPase复合体基因的碱基组成与单倍型分布第38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基于mtDNA ATPase复合体基因的牛亚科系统发育关系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牛亚科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扩张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Network结构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基牛亚科物种间的遗传距离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适应性进化分析第55-61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mtDNA在物种起源及适应性进化中的应用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牛亚科物种mtDNA ATPase复合体基因的单倍型分布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牛亚科系统发育关系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牛亚科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扩张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适应性进化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2.4 结论第67页
    2.5 展望第67-69页
第三章 牛亚科物种ND6基因的适应机制分析第69-80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材料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方法第70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70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于mtDNA ND6基因在牛亚科牛种的特征及单倍型分布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ND6基因的饱和度分析与牛亚科系统发育关系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ND6基因在各支系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ND6基因在各支系的Ka/Ks、MK检验与NI值第77-78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78-80页
第四章 大额牛与婆罗门牛种间杂交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证据第80-110页
    4.1 家养动物的种间杂交第80-82页
    4.2 大额牛与婆罗门牛种间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分析第82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材料与方法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结果第86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讨论第92-93页
    4.3 大额牛与婆罗门牛种间杂交后代的亲子鉴定第93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材料与方法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数据分析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结果第97-10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讨论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结论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展望第109-110页
第五章 结论第110-112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110-111页
    5.2 创新点第111-112页
参考文献第112-130页
附录1 从GENBANK下载MTDNA基因组序列信息第130-135页
附录2 牛科物种的分类系统第135-136页
附录3 大额牛、大额牛与婆罗门牛的种间杂交后代第136-138页
缩略词第138-139页
致谢第139-140页
个人简历第140-141页

论文共1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X-ray图像重建算法研究及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
下一篇:Heterotypic cell-in-cell结构在炎症、癌症以及病毒感染与传播中相关机制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