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学校管理论文

高校虚拟科研团队绩效评价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引言第11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1 理论意义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2 现实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第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4-16页
第2章 高校虚拟科研团队及其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第16-28页
    2.1 虚拟团队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虚拟团队国外相关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虚拟团队国内相关研究第17页
    2.2 高校虚拟科研团队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高校虚拟科研团队的概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高校虚拟科研团队的特征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高校虚拟科研团队与传统科研团队的区别第19-20页
    2.3 绩效评价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绩效的涵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绩效评价的内涵第21页
    2.4 虚拟团队的绩效评价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虚拟团队绩效的内涵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虚拟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虚拟团队绩效的评估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2.5 平衡计分卡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及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第25-26页
    2.6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第26-28页
第3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虚拟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-40页
    3.1 绩效考核方法的确定第28-29页
    3.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9-31页
    3.3 指标体系的设计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虚拟科研团队经济效益维度指标设计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虚拟科研团队的科研实力和创新维度指标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虚拟科研团队的社会效益维度指标设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虚拟科研团队学习和人才培养维度指标设计第35-36页
    3.4 指标体系的形成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设计指标的调研阶段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整合指标形成高校虚拟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阶段第36-40页
第4章 高校虚拟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第40-55页
    4.1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层次分析法简介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原理第40-43页
    4.2 评价模型的构建第4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评价模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确定各绩效考评指标权重第44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绩效考核标准的确定第51-54页
    4.3 高校虚拟科研团队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第54-55页
第5章 D高校虚拟科研团队的绩效评价应用分析第55-60页
    5.1 D高校虚拟科研团队简要介绍第55页
    5.2 D高校虚拟科研团队原有绩效评价方法简介第55-56页
    5.3 D团队应用高校虚拟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模型的结果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5.4 高校虚拟科研团队绩效评价的应用启示第58-60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0-62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0-61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第67-68页
附录A 关于指标体系设计的问卷调查第68-70页
附录B 高校虚拟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第70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美高校篮球赛事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
下一篇:城乡结合部初中促进住读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--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J学校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