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| 第10-12页 |
1.2.1 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1.2.2 论文结构 | 第10-12页 |
1.3 先行研究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国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背景 | 第13-21页 |
2.1 国外直接投资的概念、需求、动机与类型 | 第13-17页 |
2.1.1 国外直接投资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
2.1.2 国外直接投资的需求 | 第14页 |
2.1.3 国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及类型 | 第14-17页 |
2.2 国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1 垄断优势理论(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) | 第17页 |
2.2.2 内部化理论(Internalization Theory) | 第17-18页 |
2.2.3 折衷理论(Eclectic Theory) | 第18页 |
2.3 国外直接投资的效果 | 第18-21页 |
2.3.1 资本形成的效果 | 第18页 |
2.3.2 雇用效果 | 第18页 |
2.3.3 生产效果 | 第18-19页 |
2.3.4 贸易效果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的特性分析 | 第21-31页 |
3.1 投资现状分析 | 第21-24页 |
3.1.1 投资现状概要 | 第21-22页 |
3.1.2 投资情况 | 第22-24页 |
3.2 投资特性分析 | 第24-27页 |
3.2.1 以小规模为中心的投资 | 第24-25页 |
3.2.2 以制造业为中心的投资 | 第25-27页 |
3.2.3 投资地区的增加 | 第27页 |
3.3 医药品企业 A 撤退中国投资的案例 | 第27-31页 |
3.3.1 投资企业的情况 | 第27-28页 |
3.3.2 经营状况 | 第28页 |
3.3.3 撤退原因 | 第28页 |
3.3.4 转换为独立法人 | 第28-29页 |
3.3.5 撤退投资 | 第29页 |
3.3.6 结论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韩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对中国投资的比较分析 | 第31-41页 |
4.1 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于中国的相关政策 | 第31-34页 |
4.1.1 提倡外商直接投资 | 第31页 |
4.1.2 提高产业品质的投资 | 第31页 |
4.1.3 要根据国内外动态来有效调整相关政策 | 第31-32页 |
4.1.4 外商投资的局限性 | 第32-33页 |
4.1.5 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》的主要内容 | 第33-34页 |
4.2 整体投资比较分析 | 第34-40页 |
4.2.1. 整体投资现状的比较 | 第34-35页 |
4.2.2. 投资地区的比较 | 第35-37页 |
4.2.3 投资产业与产业类型的比较 | 第37-39页 |
4.2.4 投资方式的比较 | 第39-40页 |
4.3 国外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的前景分析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| 第41-47页 |
5.1 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1-43页 |
5.1.1 中国政府的管制 | 第41页 |
5.1.2 人力资源的严重缺乏 | 第41页 |
5.1.3 制度问题 | 第41-42页 |
5.1.4 投资的局限性 | 第42页 |
5.1.5 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投资时期 | 第42页 |
5.1.6 薪金的上涨 | 第42-43页 |
5.2 政策建议 | 第43-47页 |
5.2.1 对于中国政府管制问题的解决方案 | 第43页 |
5.2.2 对于人力资源的确保及投资单一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| 第43-44页 |
5.2.3 投资前的市场调查 | 第44页 |
5.2.4 法制经营的重要性 | 第44页 |
5.2.5. 韩国企业间的合作 | 第44-45页 |
5.2.6 韩中应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| 第45-4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