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信贷论文

中小企业团体贷款合约分析与设计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团体贷款对信贷配给缓释作用的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对团体贷款的争议与改进的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支持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创新点第20-21页
第二章 中小企业团体贷款分析框架第21-26页
    2.1 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2.2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配给理论第22-24页
    2.3 团体贷款的信贷合约分析框架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信贷合约一般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一般团体贷款信贷合约要素第25-26页
第三章 独立贷款与一般团体贷款合约机制第26-38页
    3.1 中小企业信贷机构与信贷产品概况第26-30页
    3.2 模型与假设第30页
    3.3 独立贷款合约第30-33页
    3.4 一般团体贷款合约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团体贷款合约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一般团体贷款合约模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一般团体贷款与独立贷款的比较第35-38页
第四章 部分连带责任团体贷款合约设计第38-46页
    4.1 部分连带责任对团体连带责任的优化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部分连带责任团体贷款合约模型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部分连带责任对团体贷款的优化第39-41页
    4.2 部分连带责任团体合约下的自我筛选和横向监督第41-46页
第五章 多方参与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设计第46-57页
    5.1 团体贷款的财政支持效应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财政贴息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财政担保支持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财政支持效应的数值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5.2 多方参与的团体贷款合约设计第53-55页
    5.3 财政支持的福利主义与制度主义冲突第55-57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7-61页
    6.1 本文研究结论第57-58页
    6.2 政策建议第58-59页
    6.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5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5-66页
致谢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问题研究
下一篇:基于联合研发体的供应链合作研发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