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网络化时代初中生价值观教育的接受问题研究--以太仓市荣文学校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引言第10-18页
    (一)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理论意义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现实意义第11页
    (二) 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网络化时代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现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接受问题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4、 价值观教育接受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(三)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研究思路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研究方法第16页
    (四) 创新与不足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创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不足第17-18页
一、 网络化时代初中生价值观教育接受概述第18-24页
    (一) 价值观教育接受的含义第18-19页
    (二) 价值观教育接受的过程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价值观教育前接受阶段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价值观教育即时接受阶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价值观教育后接受阶段第20-21页
    (三) 网络化时代初中生价值观教育接受的特点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认知性与实践性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主导性和自主性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社会性与前在性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4、 长期性与反复性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5、 同时性与多端性第23-24页
二、 网络化时代对初中生价值观教育接受的影响第24-29页
    (一) 初中生的上网情况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(二) 网络化时代对价值观教育接受的积极影响及其表现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价值观信息接受更广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价值观思维更加活跃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价值观理解更加多元第26页
    (二) 网络化时代对价值观教育接受的消极影响及其表现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产生对价值观教育的逆反心理和虚假接受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导致对价值观教育的知行脱节现象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引发对价值观教育方式的不认同甚至抵制现象第27-29页
三、 网络化时代对初中生价值观教育接受的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第29-35页
    (一) 客观原因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网络化时代复杂的社会环境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网络化时代家庭价值观教育的存在偏差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网络化时代学校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不足第31-32页
    (二) 主观原因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与网络的眼球效应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与网络的多元价值观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初中生的交往方式与网络的价值观互动(同辈群体的交往方式)第33-35页
四、 增强网络化时代初中生价值观教育接受实效性的对策第35-44页
    (一) 立足特征,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教育理念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、 尊重合理的多元价值取向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、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第37页
    (二) 开拓创新,构建网络化时代易接受的价值观教育模式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开发网络资源,充实价值观教育内容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搭建网络平台,丰富价值观教育形式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探索网络实践,完善价值观教育过程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、 疏导网络交往,实现自我教育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、 优化网络环境,创造和谐的网络空间第40页
    (三) 统筹兼顾,构建多维一体的价值观教育体系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学校要发挥价值观教育的主导作用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家庭要发挥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作用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社会要发挥价值观教育的保障作用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、 媒体要发挥价值观教育的引导作用第43-44页
结论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8页
附录第48-50页
后记第50-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高中《语文读本》的使用策略
下一篇:“迎青奥”对南京小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影响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