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选题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本研究的相关构想 | 第14-17页 |
1.3.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页 |
1.3.2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1.3.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述评 | 第17-29页 |
2.1 本研究的基本概念范畴 | 第17-20页 |
2.1.1 公务员 | 第17页 |
2.1.2 乡镇公务员 | 第17-18页 |
2.1.3 激励机制 | 第18-19页 |
2.1.4 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 | 第19-20页 |
2.2 公务员激励的相关理论及其借鉴价值 | 第20-25页 |
2.2.1 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借鉴价值 | 第20-21页 |
2.2.2 公平理论及其借鉴价值 | 第21-22页 |
2.2.3 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借鉴价值 | 第22-23页 |
2.2.4 双因素理论及其借鉴价值 | 第23-24页 |
2.2.5 强化理论及其借鉴价值 | 第24-25页 |
2.3 国内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| 第25-29页 |
2.3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25-26页 |
2.3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26-29页 |
第3章 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现状——以新都区新民镇为例 | 第29-33页 |
3.1 新民镇及其公务员简介 | 第29-30页 |
3.1.1 新民镇镇情简介 | 第29页 |
3.1.2 新民镇政府机构设置与公务员队伍现状 | 第29-30页 |
3.2 新民镇目前主要的激励机制 | 第30-33页 |
3.2.1 物质激励机制 | 第30页 |
3.2.2 精神激励机制 | 第30-31页 |
3.2.3 职务升降激励机制 | 第31页 |
3.2.4 培训激励机制 | 第31-33页 |
第4章 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7页 |
4.1 激励理念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4页 |
4.1.1 缺乏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理念 | 第33页 |
4.1.2 缺乏竞争意识理念 | 第33页 |
4.1.3 工作价值理念存在问题 | 第33-34页 |
4.2 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7页 |
4.2.1 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34页 |
4.2.2 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34页 |
4.2.3 职务晋升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5页 |
4.2.4 奖惩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35-36页 |
4.2.5 激励方式过于单一 | 第36-37页 |
第5章 完善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 | 第37-44页 |
5.1 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激励理念 | 第37-39页 |
5.1.1 公务员激励要“以人为本” | 第37页 |
5.1.2 激励应加强竞争内涵 | 第37-38页 |
5.1.3 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 | 第38-39页 |
5.2 进一步完善乡镇公务员激励制度 | 第39-42页 |
5.2.1 修正公务员薪酬制度中的不足 | 第39页 |
5.2.2 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 | 第39-40页 |
5.2.3 健全公务员奖惩制度 | 第40-41页 |
5.2.4 改进公务员职务晋升制度 | 第41-42页 |
5.2.5 切实执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 | 第42页 |
5.3 加快乡镇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 | 第42-44页 |
5.3.1 国外的公务员管理模式的启示 | 第42-43页 |
5.3.2 通过乡镇机构改革为完善激励机制提供基础 | 第43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