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法学各部门论文--刑事侦查学(犯罪对策学、犯罪侦查学)论文--司法鉴定学论文

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5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3-15页
第2章 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概述第15-21页
    2.1 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概念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鉴定意见的概念界定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可采性的概念界定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概念界定第16-17页
    2.2 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2.3 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价值分析第18-21页
第3章 域外鉴定意见 ( 专家证言 )可 采性标准的比较与评析第21-31页
    3.1 域外鉴定意见 ( 专家证言 ) 可采性标准的比较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英美法系鉴定意见 ( 专家证言 ) 可采性标准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大陆法系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第25-27页
    3.2 域外鉴定意见 ( 专家证言 ) 可采性标准的评析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两大法系鉴定意见 ( 专家证言 ) 可采性标准的差异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两大法系鉴定意见 ( 专家证言 ) 可采性标准差异的原因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两大法系鉴定意见 ( 专家证言 ) 可采性标准的评价第29-31页
第4章 我国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现状第31-37页
    4.1 我国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相关规定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与关联性标准有关的规定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与合法性标准有关的规定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与可靠性标准有关的规定第33页
    4.2 我国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33-37页
第5章 完善我国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构想第37-42页
    5.1 关联性标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鉴定要求与专门性问题的关联性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专业知识与专门性问题的关联性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鉴定内容与委托鉴定事项的关联性第38页
    5.2 合法性标准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鉴定主体资格标准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标准第39-40页
    5.3 必要性标准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鉴定事项的必要性方面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鉴定意见的确切性方面第40页
    5.4 可靠性标准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鉴定材料可靠性标准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鉴定技术可靠性标准第41-42页
结论第42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6页
致谢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研究
下一篇: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及其优化对策研究--以成都市新民镇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