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的特性及其处理现状 | 第10-20页 |
1.2.1 餐厨垃圾的特性及其处理现状 | 第10-16页 |
1.2.2 剩余污泥的特性及其处理现状 | 第16-20页 |
1.3 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合并厌氧处理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5页 |
1.3.1 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合并处理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0-21页 |
1.3.2 厌氧消化的机理 | 第21-22页 |
1.3.3 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合并厌氧处理的影响因素 | 第22-25页 |
1.4 课题的提出 | 第25-26页 |
1.4.1 研究目的 | 第25页 |
1.4.2 试验的主要内容 | 第25页 |
1.4.3 试验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5-26页 |
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| 第26-32页 |
2.1 试验装置 | 第26-27页 |
2.2 试验材料 | 第27-29页 |
2.2.1 试验药品 | 第27-28页 |
2.2.2 接种污泥 | 第28-29页 |
2.2.3 餐厨垃圾及剩余污泥 | 第29页 |
2.3 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| 第29-32页 |
2.3.1 检测项目 | 第29-31页 |
2.3.2 检测方法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UASB 反应器的启动 | 第32-49页 |
3.1 厌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形成机理 | 第32-35页 |
3.1.1 厌氧颗粒污泥的特性 | 第32-33页 |
3.1.2 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| 第33-35页 |
3.2 中温下 UASB 反应器的启动 | 第35-47页 |
3.2.1 厌氧颗粒污泥的复壮 | 第35-39页 |
3.2.2 厌氧颗粒污泥的驯化 | 第39-43页 |
3.2.3 厌氧颗粒污泥的酸化及恢复 | 第43-4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4章 UASB 反应器对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合并处理的厌氧消化研究 | 第49-66页 |
4.1 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合并处理厌氧消化的生化反应过程 | 第49-52页 |
4.1.1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途径 | 第49-50页 |
4.1.2 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| 第50-51页 |
4.1.3 油脂的消化过程 | 第51-52页 |
4.2 中温条件下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合并处理的厌氧消化研究 | 第52-60页 |
4.2.1 消化过程中 COD 变化 | 第54-56页 |
4.2.2 消化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影响 | 第56-57页 |
4.2.3 消化过程中 pH 变化 | 第57-58页 |
4.2.4 消化过程中产气量的变化 | 第58-60页 |
4.3 酸化恢复后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合并处理的厌氧消化研究 | 第60-64页 |
4.3.1 酸化恢复后消化过程中 COD 变化 | 第61-62页 |
4.3.2 酸化恢复后消化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及 pH 影响 | 第62-63页 |
4.3.3 酸化恢复后消化过程中产气量的变化 | 第63-6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5章 UASB 反应器对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合并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| 第66-76页 |
5.1 模型的建立 | 第66-70页 |
5.1.1 模型的假设 | 第66-67页 |
5.1.2 模型的导出 | 第67-70页 |
5.2 模型参数的确定 | 第70-73页 |
5.3 模型的验证 | 第73-7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76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