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32页 |
1.1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1.1 山西省地下水水质特点 | 第11-12页 |
1.1.2 国家饮用水标准 | 第12-13页 |
1.1.3 山西省地下水水源中硫酸盐的来源 | 第13-14页 |
1.1.4 地下水中高硫酸盐的危害 | 第14页 |
1.2 水中硫酸根的去除技术进展 | 第14-20页 |
1.2.1 化学法 | 第14页 |
1.2.2 物理法 | 第14-15页 |
1.2.3 过滤法 | 第15页 |
1.2.4 离子交换法 | 第15-16页 |
1.2.5 膜分离法 | 第16页 |
1.2.6 生化处理法 | 第16-17页 |
1.2.7 吸附法 | 第17-20页 |
1.2.8 总结 | 第20页 |
1.3 类水滑石概况 | 第20-28页 |
1.3.1 类水滑石的结构 | 第21页 |
1.3.2 类水滑石的组成 | 第21-23页 |
1.3.3 类水滑石的性质 | 第23-24页 |
1.3.4 类水滑石的应用 | 第24-26页 |
1.3.5 类水滑石的制备 | 第26-28页 |
1.4 课题的提出和目的 | 第28-32页 |
1.4.1 课题的提出 | 第28-30页 |
1.4.2 本课题的目的 | 第30-32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、仪器及样品分析 | 第32-36页 |
2.1 实验药品 | 第32页 |
2.2 实验试剂的制备 | 第32页 |
2.3 实验仪器 | 第32-33页 |
2.4 分析方法 | 第33-36页 |
2.4.1 SO_4~(2-)的测定 | 第33-34页 |
2.4.2 吸附试验 | 第34页 |
2.4.3 计算公式 | 第34-35页 |
2.4.4 样品的表征方法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类水滑石的制备以及制备条件的筛选 | 第36-50页 |
3.1 类水滑石制备方法的确定 | 第36页 |
3.2 类水滑石的金属组成筛选 | 第36-39页 |
3.2.1 金属离子的组成对硫酸根吸附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2.2 金属离子的配比对硫酸根吸附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3.3 类水滑石的制备条件的优化 | 第39-47页 |
3.3.1 共沉淀剂的种类类水滑石吸附性能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3.3.2 酸碱度对类水滑石吸附性能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3.3.3 制备温度类水滑石吸附性能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.3.4 结晶时间类水滑石吸附性能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3.3.5 水滑石及其被烧产物吸附性能的比较 | 第45-47页 |
3.4 类水滑石样品制备条件的正交试验 | 第47-50页 |
3.4.1 选定正交表 | 第47页 |
3.4.2 正交设计因素对吸附硫酸盐性能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第四章 焙烧态类水滑石吸附硫酸盐的过程 | 第50-64页 |
4.1 ZN/AL-300吸附硫酸盐过程中的影响 | 第50-54页 |
4.1.1 搅拌速度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1.2 溶液初始pH对吸附硫酸盐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1.3 类水滑石的投加量对吸附硫酸盐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1.4 共存离子对吸附硫酸盐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4.2 Zn/Al-300吸附硫酸盐的数据处理 | 第54-60页 |
4.2.1 Zn/Al-300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| 第54-56页 |
4.2.2 Zn-Al-300吸附过程的等温曲线拟合 | 第56-58页 |
4.2.3 Zn-Al-300类水滑石吸附硫酸盐的热力学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3 Zn/Al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吸附硫酸盐的机理分析 | 第60-64页 |
4.3.1 Zn/Al-LDH的吸附机理 | 第60-63页 |
4.3.2 Zn/Al-300吸附硫酸盐的机理分析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硫酸盐的脱附以及水滑石的再生 | 第64-68页 |
5.1 硫酸盐在水滑石上的脱附 | 第64-65页 |
5.2 水滑石的再生 | 第65页 |
5.3 吸附剂的经济性分析 | 第65-6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8-70页 |
6.1 结论 | 第68-69页 |
6.2 建议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8页 |
致谢 | 第78-8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