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物理学论文--光学论文--非线性光学(强光与物质的作用)论文

高功率飞秒光梳精密控制与应用探索

论文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前言第13-2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介绍第1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光学频率梳的技术原理与发展历程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高功率飞秒光梳的技术要点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飞秒光学频率梳的应用第22-26页
    1.2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创新点第28-29页
第二章 超短脉冲光纤振荡器的研究第29-45页
    2.1 光纤中的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原理第29-32页
    2.2 低阈值超短脉冲光纤振荡器的研究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色散补偿式激光腔的设计方案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低阈值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工作特性第34-36页
    2.3 超短脉冲光纤振荡器波形控制的实验研究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研究目的与实验设计方案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超短脉冲波形变化的成因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波形可控式光纤振荡器的工作特性第41-44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44-45页
第三章 超短脉冲功率放大技术第45-72页
    3.1 光纤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研究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啁啾脉冲放大的技术原理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啁啾脉冲放大系统的设计方案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超短脉冲啁啾放大的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9-51页
    3.2 光纤非线性放大技术研究第51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自相似脉冲放大的技术原理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自相似放大系统的设计方案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超短脉冲自相似放大的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-60页
    3.3 新型激光放大介质的性能研究第60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的研究现状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新型Yb:YAG陶瓷介质的激光特性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新型Yb:YAG陶瓷激光器的非线性放大研究第68-70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70-72页
第四章 高功率飞秒光学频率梳的精密操控第72-95页
    4.1 重复频率的控制实验研究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基于锁相环的伺服电路设计方案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重复频率控制的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4-76页
    4.2 载波包络相位的控制实验研究第7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载波包络相位的探测技术第76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声光移频品体的工作特性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前馈式载波包络相位噪声的抑制结果第83-87页
    4.3 高功率光梳的噪声分析与抑制研究第87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高功率光梳系统的噪声来源第87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高功率光梳的噪声抑制结果与分析第92-94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94-95页
第五章 飞秒光学频率梳的应用探索第95-121页
    5.1 宽带光纤紫外光产生的实验研究第9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紫外激光的产生方法与研究意义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光纤中的光极化现象与二次谐波产生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宽带光纤紫外光的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9-106页
    5.2 基于光学频率梳的连续激光线宽测量技术第106-11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测量原理与设计方案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光纤布拉格光栅式连续激光器的线宽测量研究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线宽测量研究第110-113页
    5.3 双光学频率梳精密测量研究第113-12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双光梳精密测量技术的原理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光梳光谱遥感系统的设计方案第115-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光梳光谱遥感系统的探索结果第118-120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120-121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21-123页
    6.1 论文工作总结第121-122页
    6.2 未来工作展望第122-123页
参考文献第123-135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35-139页
致谢第139页

论文共13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吉林东南部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及植物化石研究
下一篇:几种Dirac费米子材料的电子结构和量子输运特性--基于格点化模型的理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