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前言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13-19页 |
1.1 地理位置 | 第13页 |
1.2 地层简介 | 第13-17页 |
1.3 研究历史和现状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3页 |
2.1 研究材料 | 第19页 |
2.2 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 | 第19-23页 |
2.2.1 植物化石角质层处理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2.2 动物化石研究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植物群的组成及地质时代 | 第23-28页 |
3.1 植物群的组成 | 第23-26页 |
3.2 植物群的地质时代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热河生物群的发现 | 第28-39页 |
4.1 热河生物群动物化石的组成类群 | 第28-36页 |
4.2 热河生物群对比及地质时代讨论 | 第36-39页 |
第五章 生物群的古生态学分析 | 第39-50页 |
5.1 白山盆地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植物生态学分析 | 第39-42页 |
5.1.1 蕨类植物 | 第39-40页 |
5.1.2 裸子植物 | 第40-42页 |
5.2 白山盆地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动物生态学分析 | 第42-46页 |
5.3 白山盆地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生物群落重建 | 第46-50页 |
5.3.1 淡水水域动物群落 | 第46-47页 |
5.3.2 陆地植物生态群落 | 第47-50页 |
第六章 古气候、古植物地理区系分析 | 第50-53页 |
6.1 古气候分析 | 第50-51页 |
6.2 古植物地理区系分析 | 第51-53页 |
第七章 系统古植物学描述 | 第53-199页 |
结论 | 第199-2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1-213页 |
作者简介以及在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213-215页 |
致谢 | 第2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