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生物化学论文

Desmodium incanum根化感物质黄酮碳苷的生物合成与相关糖基转移酶底物专一性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-48页
    1.1 寄生植物概况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寄生植物的分类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我国常见的寄生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第14-18页
    1.2 独脚金属寄生植物的危害和防治现状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独脚金属植物的危害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独脚金属植物的萌发机制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独脚金属植物的传统防治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1.3“Push-Pull technology”防治策略第22-24页
    1.4 山蚂蝗属植物研究概况第24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山蚂蝗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第24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山蚂蝗属植物的应用第36-37页
    1.5 黄酮碳苷的生物活性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抗氧化活性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抗细菌活性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动物生理学活性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杀虫活性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5 作为信号传导物质第41-43页
    1.6 黄酮碳苷的合成方法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黄酮碳苷的化学合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黄酮碳苷的生物合成第44-45页
    1.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45-48页
第二章 实验材料第48-50页
    2.1 实验主要仪器第48页
    2.2 实验药品第48-50页
第三章 山蚂蝗属植物D.incanum根系分泌中黄酮双碳苷的鉴定第50-62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50-51页
    3.2 D.incanum种子的培养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D.incanum种子的预培养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D.incanum的水培养第51-52页
    3.3 D.incanum根系分泌物收集和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D.incanum根系分泌物收集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D.incanum根系分泌物中黄酮碳苷的HPLC分析方法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D.incanum根系分泌物中黄酮碳苷的LCMS分析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讨论第53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黄酮双碳苷HPLC的鉴定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黄酮双碳苷LCMS的鉴定第54-61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61-62页
第四章 带有同位素标记的 2-羟基柚皮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第62-74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62-68页
    4.2 实验内容及方法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2-羟基-4,6-二苄基乙酰基苯的合成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带有同位素标记的 2-羟基柚皮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第70-71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71-73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73-74页
第五章D.incanum中黄酮碳苷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第74-80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74页
    5.2 D.incanum粗酶的提取第74-75页
    5.3 D.incanum粗酶催化合成黄酮碳苷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实验内容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实验方法第75-76页
    5.4 结果与讨论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以 2-羟基柚皮素为底物的第一步糖基化反应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UDP-glucose和UDP-galactose的可能互变原因第78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78-80页
第六章D.incanum中黄酮双碳苷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第80-98页
    6.1 前言第80页
    6.2 OSCGT催化合成 2-羟基柚皮素葡萄糖碳苷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大肠杆菌(E.coli)的培养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OsCGT的纯化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OsCGT的检测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OsCGT的底物专一性测试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2-羟基柚皮素葡萄糖苷的合成第82页
    6.3 D.incanum中黄酮双碳苷的生物合成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实验内容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实验方法第82-83页
    6.4 UDP-glucose与UDP-galactose间的相互转化的可能性验证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黄酮双碳苷互变的实验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D.incanum粗酶中UDP-sugar的检测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UDP-glucose和UDP-galactose的互变实验第84页
    6.5 结果与讨论第84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以 2-羟基柚皮素为底物OsCGT催化的糖基化反应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以 2-羟基柚皮素葡萄糖碳苷为底物的第二步糖基化反应第86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UDP-glucose和UDP-galactose的可能互变机制第93-95页
    6.6 小结第95-98页
第七章 OSCGT对 2-羟基柚皮素衍生物底物的专一性及结合位点研究第98-106页
    7.1 前言第98页
    7.2 OSCGT与 2-羟基柚皮素衍生物的糖基化反应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实验内容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试验方法第98-99页
    7.3 黄酮碳苷的制备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黄酮碳苷的制备方法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确定产物结构第99页
    7.4 结果与讨论第99-105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糖基化反应活性及结合位点分析第99-103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黄酮碳苷类产物的LCMS分析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7.4.3 黄酮碳苷类产物的NMR结构解析第104-105页
    7.5 小结第105-106页
第八章 D.incanum CGTs对 2-羟基柚皮素衍生物底物的专一性及结合位点研究第106-116页
    8.1 前言第106页
    8.2 D.incanum CGTs催化合成 2-羟基柚皮素葡萄糖苷衍生物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8.2.1 实验内容第106页
        8.2.2 试验方法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8.2.3 确定糖基连接方式第107页
    8.3 D.incanum CGTs合成 2-羟基柚皮素葡萄糖碳苷衍生物的酶促反应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8.3.1 OsCGT合成 2-羟基柚皮素葡萄糖碳苷衍生物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8.3.2 以 2-羟基柚皮素葡萄糖碳苷衍生物为底物的第二步糖基化反应第107页
    8.4 结果与讨论第107-114页
        8.4.1 第一步糖基化反应活性及结合位点分析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   8.4.2 第二步糖基化反应活性分析第110-114页
    8.5 小结第114-116页
第九章 结论与创新第116-118页
    9.1 研究结论第116页
    9.2 研究的创新点第116-118页
参考文献第118-128页
附录 1第128-138页
附录 2第138-192页
附录 3第192-214页
附录 4第214-226页
缩略词表第226-227页
致谢第227-228页
作者简介第228页

论文共22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云芝多糖抗烟草花叶病毒(TMV)复制抑制机理研究
下一篇:B类GPCR的结构与功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