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3页 |
1.1 多糖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2 真菌多糖的功能 | 第15页 |
1.2.1 真菌多糖的免疫药理作用 | 第15页 |
1.2.2 免疫调节作用 | 第15页 |
1.2.3 其它作用 | 第15页 |
1.3 多糖与糖链植物疫苗 | 第15-16页 |
1.4 真菌多糖抗植物病毒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5 抗植物病毒作用机制 | 第17页 |
1.5.1 抑制病毒侵染 | 第17页 |
1.5.2 作用于病毒侵染位点 | 第17页 |
1.5.3 抑制病毒复制 | 第17页 |
1.5.4 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 | 第17页 |
1.6 转录组测序与抗病机制研究 | 第17-19页 |
1.7 small RNA测序与抗病机制研究 | 第19-21页 |
1.7.1 small RNA测序 | 第19-20页 |
1.7.2 miRNA参与植物免疫 | 第20页 |
1.7.3 RNAi与沉默抑制子 | 第20-21页 |
1.7.4 miRNA与siRNA | 第21页 |
1.7.5 siRNA深度测序与病毒鉴定 | 第21页 |
1.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云芝秦岭菌株的鉴定 | 第23-28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5页 |
2.1.1 供试材料 | 第23页 |
2.1.2 实验试剂 | 第23页 |
2.1.3 真菌鉴定通用引物 | 第23页 |
2.1.4 PCR反应体系 | 第23-24页 |
2.1.5 PCR循环条件 | 第24页 |
2.1.6 实验仪器 | 第24页 |
2.1.7 实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2.1 秦岭菌株ITS-PCR扩增凝胶电泳 | 第25-26页 |
2.2.2 秦岭菌株ITS序列鉴定 | 第26-27页 |
2.3 讨论 | 第27页 |
2.4 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云芝多糖抗TMV转录组分析 | 第28-67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0页 |
3.1.1 材料 | 第28页 |
3.1.2 方法 | 第28-30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64页 |
3.2.1 云芝多糖在枯斑寄主三生烟上对TMV的预实验 | 第30-31页 |
3.2.2 测序数据产出统计 | 第31-32页 |
3.2.3 转录组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 | 第32-33页 |
3.2.4 转录组文库质量评估 | 第33-35页 |
3.2.5 基因结构分析 | 第35-39页 |
3.2.6 新基因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2.7 基因表达量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2.8 差异表达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2.9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 | 第44页 |
3.2.10 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| 第44-62页 |
3.2.11 差异表达基因蛋白互作网络 | 第62-64页 |
3.3 讨论 | 第64-66页 |
3.4 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四章 云芝多糖调控本氏烟miRNA的鉴定 | 第67-92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67-68页 |
4.1.1 材料 | 第67页 |
4.1.2 方法 | 第67-68页 |
4.1.3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68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68-89页 |
4.2.1 测序数据及其质量控制 | 第68-70页 |
4.2.2 sRNA分类注释 | 第70-71页 |
4.2.3 公共及特有序列分析 | 第71页 |
4.2.4 miRNA分析 | 第71-78页 |
4.2.5 差异表达mi RNA候选靶基因的富集分析 | 第78-89页 |
4.3 讨论 | 第89-90页 |
4.4 小结 | 第90-92页 |
第五章 转录组与small RNA关联分析 | 第92-102页 |
5.1 材料与方法 | 第92页 |
5.1.1 材料 | 第92页 |
5.1.2 方法 | 第92页 |
5.2 结果与分析 | 第92-101页 |
5.2.1 差异基因分析 | 第92-95页 |
5.2.2 差异mi RNA分析 | 第95-99页 |
5.2.3 miRNA-mRNA调控网络分析 | 第99-101页 |
5.3 讨论 | 第101页 |
5.4 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第六章 烟草病毒sRNA的鉴定与分析 | 第102-114页 |
6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02-103页 |
6.1.1 材料 | 第102页 |
6.1.2 方法 | 第102-103页 |
6.2 结果与分析 | 第103-112页 |
6.2.1 测序结果统计 | 第103页 |
6.2.2 筛选长度 18~30nt的sRNA | 第103-105页 |
6.2.3 sRNA注释 | 第105页 |
6.2.4 与宿主基因组比对 | 第105-106页 |
6.2.5 与GenBank Virus RefSeq比对 | 第106-108页 |
6.2.6 sRNA拼接 | 第108-110页 |
6.2.7 对拼接的contigs分类注释 | 第110-112页 |
6.3 讨论 | 第112-113页 |
6.4 小结 | 第113-114页 |
第七章 全文结论和创新点 | 第114-1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5-126页 |
致谢 | 第126-12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