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电影、电视艺术论文--电影、电视艺术理论论文--电影、电视艺术史论文

中国电影中的河南形象流变史—(1978-2014)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11-23页
    0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0.2 研究对象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0.2.1 河南形象的界定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0.2.2 研究范围第13-14页
    0.3 已有的研究基础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0.3.1 河南形象的传播学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0.3.2 河南形象的文化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0.3.3 河南形象的传播载体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0.3.4 外围文献研究第16-20页
    0.4 研究方法和目标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0.4.1 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0.4.2 研究目标第21页
    0.5 预设创新性和不足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0.5.1 预设创新性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0.5.2 预设难点与不足第21-23页
1. 动荡与图治:河南形象的政治化建构与银幕解放(1978—1989)第23-37页
    1.1 改革开放以后河南形象产生的社会语境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人口流动:河南地域的城镇化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:河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河南电影制片厂:新时期的文化转型第24-25页
    1.2 河南形象的类型书写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吏治:历史题材中的河南官吏形象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人文:动荡时期下的河南地域空间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农村:“三农电影”中的河南形象第29-30页
    1.3 “少林电影”与河南形象的符号化传播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“少林电影”产生的语境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济世还是尚武:“少林电影”的形象内涵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“少林电影”与河南形象的跨境传播第34-37页
2. 尝试与新载体:河南形象的文化表现与类型传播(1990—2000)第37-53页
    2.1 90 年代河南形象生产的社会语境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时代转型:国家政策与河南形象的类型化雏形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河南乡土文学的崛起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媒介与传播:河南形象问题的产生第41-43页
    2.2《焦裕禄》——河南形象的主流化尝试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焦裕禄:河南的政治名片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焦裕禄形象与河南形象的银幕表述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《焦裕禄》的文化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2.3 河南形象生产的新载体第47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“少林电影”的承载与演变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“新英雄主义”:河南形象的精神气质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武侠片中的河南儿童形象第50-53页
3. 书写与传播:河南形象的市场化生产与本土化制造(2001—2014)第53-80页
    3.1 21 世纪河南形象产生的社会语境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中部崛起战略及三个“五年规划”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合拍片与合制片的发展与新格局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河南电影制片厂的更迭与重振第55-56页
    3.2 河南作家群落与河南形象的银幕写手第56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作为现象的河南作家群落与河南作家电影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“刘震云”电影与河南形象书写的悲剧倾向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从文字到影像:河南形象的媒介转换第61-63页
    3.3 河南形象的误读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戏谑化:作为喜剧(风格)手段的河南形象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妖魔化:作为商业(叙事)手段的河南形象第65-68页
    3.4 本土自制剧热潮与河南形象的自发书写第68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农民导演的兴起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个人微电影中的河南形象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从大银幕大小银幕:河南形象的跨界传播第72-73页
    3.5 河南形象的影像生产第73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谁在演绎河南形象?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谁在创造河南形象?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导演、片厂与河南形象书写的效度分析第77-80页
结语第80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6页
附录第86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90-91页
专业学位硕士毕业作品第91-130页

论文共13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看社交媒体环境下国产电影话题营销策略
下一篇: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