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1页 |
| ·曲作者及作品简介 | 第8页 |
| ·创作风格 | 第8-9页 |
| ·论文的理论出发点 | 第9页 |
| ·目前研究情况及发展趋势 | 第9-11页 |
| 2 《G 大调钢琴奏鸣曲》的创作背景 | 第11-13页 |
| ·社会历史背景 | 第11页 |
| ·文化历史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作曲家个人生活经历 | 第12-13页 |
| 3 《G 大调钢琴奏鸣曲》综合分析 | 第13-25页 |
| ·作品背景 | 第13-14页 |
| ·曲式分析 | 第14-19页 |
| ·第一乐章分析 | 第14-17页 |
| ·第二乐章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·第三乐章分析 | 第18-19页 |
| ·第四乐章分析 | 第19页 |
| ·音乐表现分析 | 第19-25页 |
| ·命运式主题 | 第20-21页 |
| ·乐队交响化发展 | 第21-23页 |
| ·多个民歌曲调的使用 | 第23-25页 |
| 4 柴可夫斯基创作中的悲情主义色彩 | 第25-29页 |
| ·悲情主义的产生 | 第26-27页 |
| ·悲情主义对其创作的影响 | 第27页 |
| ·《G 大调钢琴奏鸣曲》中悲情主义所体现的深层内涵 | 第27-29页 |
| 结语 | 第29-3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0-31页 |
| 致谢 | 第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