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创新点摘要 | 第7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4页 |
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学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4-25页 |
1.1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阐述 | 第14-20页 |
1.1.1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及哲学依据 | 第14-16页 |
1.1.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1.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1.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2 传播学理论阐述 | 第20-22页 |
1.2.1 传播学研究范畴 | 第20-21页 |
1.2.2 传播的类型 | 第21-22页 |
1.3 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学理论的关系 | 第22-25页 |
1.3.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主体的功能的一致性 | 第22-23页 |
1.3.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与传播客体(受众)地位的相似性 | 第23页 |
1.3.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传播媒介在内容上的共建性 | 第23-24页 |
1.3.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舆论环境的依附性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接受效果分析 | 第25-33页 |
2.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传播的效果调查 | 第25-28页 |
2.1.1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的调查综述 | 第25-26页 |
2.1.2 大学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调查综述 | 第26-27页 |
2.1.3 大学生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的调查综述 | 第27-28页 |
2.2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因素 | 第28-33页 |
2.2.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上的缺失 | 第28-29页 |
2.2.2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上的偏差 | 第29-30页 |
2.2.3 大众传媒及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冲击 | 第30-31页 |
2.2.4 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削弱影响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传播学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对策 | 第33-46页 |
3.1 正确运用“把关人”理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 | 第33-36页 |
3.1.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“把关人”效果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1.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“把关人”的素质与权威性 | 第34-36页 |
3.1.3 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“把关”的管理平台 | 第36页 |
3.2 基于“受众理论”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 | 第36-41页 |
3.2.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“受众理论”的效果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2.2 从大学生受众心理需求角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| 第38-40页 |
3.2.3 积极发挥和培养高校大学生中“意见领袖”的作用 | 第40-41页 |
3.3 重视“议程设置”理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 | 第41-44页 |
3.3.1“议程设置”理论下高校思想政治的有效性 | 第42-43页 |
3.3.2 搭建有利于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讯息的网络信息平台 | 第43-44页 |
3.4 营造有力的传播环境,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| 第44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7页 |
附录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