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初等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--课程论文

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、原因与对策--以辽西地区农村小学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引言第14-20页
    (一)问题起源第14页
    (二)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国内研究概况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国外研究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已有研究的启示第18页
    (三)研究思路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 论文框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方法第19页
    (四)研究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理论意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实践意义第19-20页
一、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相关分析第20-24页
    (一)相关概念界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校本课程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校本课程开发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第20-21页
    (二)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坚持以学校为本的原则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坚持开放的动态的活动过程的原则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的原则第21-22页
    (三)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人本主义教育观: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应有之义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自然教育:农村校本课程还给孩子一个关于自然的世界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教育社会学:为农村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充沛的可能性第22-23页
    (四)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关注趣味性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注重乡土性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具备实效性第23-24页
二、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查及差异性分析第24-33页
    (一)因子分析的适当性检验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适当性检验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克隆巴赫系数(Cronbach’s Alpha)第25页
    (二)教师群体对农村校本课程开发认知的差异性分析第25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性别方面:女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知高于男教师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年龄方面:31~40岁区间教师的认知能力最强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最终学历方面:本科学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知高于专科学历教师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教龄、职称、班主任、编制方面:基本没有显著性差异第31-33页
三、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第33-39页
    (一)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范围受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无法突破农村学科之间的藩篱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教材二度开发无新意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开发视角局限于原有知识缺乏延伸第33-34页
    (二)课程开发主体责任倾斜,分工失衡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农村校长领导角色胜任力不足,课程开发起步困难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农村教师任务重,理论预设与实践偏差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农村学生内驱力不足,导致认知排斥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校外人员参与开发,无法达成共识第35-36页
    (三)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式单一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借鉴的优秀课程难与农村本土文化共融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课程改编不当造成育人价值缺失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校际之间开发校本课程缺乏共享第36-37页
    (四)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程序不完善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情境分析不到位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内容选择离土倾向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预设偏离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工作不持续第38-39页
四、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产生的原因第39-42页
    (一)社会支持匮乏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教育过分提倡城市化倾向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教育法制体系不健全第39-40页
    (二)学校开发课程的根基弱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1.农村教师流动性强且不稳定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相应的农村特色校本课程培训工作不到位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学校开发群体缺乏合作与交流第40页
    (三)家庭教育囿于传统思想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农村家长教育观念陈旧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农村家长极少参与开发过程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农村家庭教育氛围缺失第41-42页
五、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第42-54页
    (一)开发范围:校本课程开发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农村课程适当打破学科界限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针对农村打造特色课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开发目光投向自然生成的课程第43页
    (二)开发主体:形成权利责任均衡的开发共同体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提高农村校长课程领导角色的胜任力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增强农村教师“造血”能力,提升开发意识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开发主体要重视“学生为本”的教育观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重新审视校外人员参与合作的价值第46页
    (三)开发方式: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课程选择符合课程市场机制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课程改编凸显知识和育人相结合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加强区域间校际间的共享与合作第47页
    (四)开发程序: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1.环境分析:SWOT模式分析农村校本课程开发情境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内容选择:内容资源的选择要适应农村本土化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实施过程:课程开发的实施过程注重修正性适应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评价过程:评价突出合理性和持续性第52-54页
结语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7页
附录第57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论文发表情况第62-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运用趣味水墨画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实践探索
下一篇:小学作业评价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--以瓦房店市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