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7页 |
摘要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2页 |
1.1.1 生物质转化技术 | 第9页 |
1.1.2 生物质生化转化障碍 | 第9-12页 |
1.2 蒸汽爆破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| 第12-23页 |
1.2.1 蒸汽爆破技术 | 第13-19页 |
1.2.2 蒸汽爆破应用 | 第19-23页 |
1.3 本文研究意义、内容和方法 | 第23-26页 |
1.3.1 研究意义 | 第23-24页 |
1.3.2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24-25页 |
1.3.3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ICSE技术的提出 | 第26-35页 |
2.1 引言 | 第26页 |
2.2 蒸汽爆破的理论基础 | 第26-34页 |
2.2.1“爆炸”概念剖析 | 第26页 |
2.2.2 汽爆过程的气体动力学基础及ICSE技术的提出 | 第26-32页 |
2.2.3 汽爆过程的工程热力学基础 | 第32-34页 |
2.3 蒸汽爆破的技术特征 | 第3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ICSE关键技术研究 | 第35-46页 |
3.1 引言 | 第35页 |
3.2 整体结构与操作设计 | 第35-38页 |
3.3 关键技术 | 第38-42页 |
3.3.1 爆体结构 | 第38-40页 |
3.3.2 密封装置 | 第40-42页 |
3.4 系统设计 | 第42-43页 |
3.5 运行测试 | 第43-45页 |
3.5.1 爆破时间测定 | 第43-45页 |
3.5.2 整机检测结果 | 第45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ICSE对木质纤维素三素含量影响试验研究 | 第46-57页 |
4.1 引言 | 第46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6-49页 |
4.2.1 材料 | 第46-47页 |
4.2.2 试验方法 | 第47页 |
4.2.3 测定方法 | 第47-49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6页 |
4.3.1 对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4.3.2 对酸溶性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3.3 对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4.3.4 对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ICSE对木质纤维素水解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| 第57-63页 |
5.1 引言 | 第57页 |
5.2 材料与方法 | 第57-58页 |
5.2.1 材料 | 第57页 |
5.2.2 酶解方法 | 第57-58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8-62页 |
5.3.1 六碳糖含量影响 | 第58-59页 |
5.3.2 五碳糖含量影响 | 第59-6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六章 ICSE对木质纤维素理化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| 第63-82页 |
6.1 引言 | 第63页 |
6.2 材料与方法 | 第63-67页 |
6.2.1 材料 | 第63页 |
6.2.2 ICSE预处理 | 第63页 |
6.2.3 热喷放预处理 | 第63页 |
6.2.4 碱堆沤预处理 | 第63-64页 |
6.2.5 固体表面自由能试验 | 第64页 |
6.2.6 沉降特性试验 | 第64-65页 |
6.2.7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试验 | 第65页 |
6.2.8 显微观察试验 | 第65页 |
6.2.9 热重分析试验 | 第65-66页 |
6.2.10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试验 | 第66页 |
6.2.11 X射线衍射分析试验 | 第66-67页 |
6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7-80页 |
6.3.1 沉降特性 | 第67页 |
6.3.2 固体表面自由能 | 第67-70页 |
6.3.3 显微观察 | 第70-71页 |
6.3.4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 | 第71-75页 |
6.3.5 热重分析 | 第75-77页 |
6.3.6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| 第77-79页 |
6.3.7 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79-80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80-82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82-84页 |
7.1 结论 | 第82-83页 |
7.2 建议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91页 |
ABSTRACT | 第91-93页 |
附件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