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普通小麦脂肪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

致谢第4-11页
摘要第11-13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-29页
    1 小麦籽粒脂肪氧化酶研究进展第13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脂肪氧化酶的发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脂肪酸氧化酶的测定及影响因素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Lox活性测定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Lox活性的影响因素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小麦Lox基因定位及克隆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 Lox活性基因定位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 Lox基因克隆及其变异类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 功能性标记开发及利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 脂肪氧化酶与小麦性状的关系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1 Lox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 Lox活性与小麦储藏特性的关系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3 Lox活性与小麦其他性状的关系第21页
    2 脂肪酸氧化酶在其它物种中的研究进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脂肪酸氧化酶在大麦中的研究概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脂肪酸氧化酶在大豆中的研究概况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 脂肪酸氧化酶在水稻中的研究概况第22页
    3 植物RNA干扰研究进展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 RNA干扰的发现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植物RNA干扰机理及其特点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植物中RNA干扰的途径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植物中ds RNA干扰的作用机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 植物中RNA干扰的特点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 植物hp RNA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 启动子和终止子的选择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 内含子及其它调控序列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 hp RNA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4 RNA干扰的诱导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5 植物RNA干扰在植物中的应用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1 改良作物品质方面的应用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2 鉴定植物基因功能方面的应用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3 植物抗性方面的应用第27-28页
    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8-29页
第二章 普通小麦籽粒Lox活性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第29-41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材料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方法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田间试验设计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小麦籽粒Lox活性的测定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1 Lox吸光值测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2 籽粒总蛋白浓度测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3 小麦籽粒Lox活性值计算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小麦籽粒硬度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小麦全麦粉色泽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1 磨粉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2 色差仪参数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统计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(系)Lox活性分布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小麦籽粒Lox活性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不同年份间Lox活性的差异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不同地点间Lox活性的差异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Lox活性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方差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小麦籽粒Lox活性的遗传力估算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小麦品种(系)Lox活性与部分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3 讨论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小麦Lox活性分布情况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Lox活性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小麦Lox活性的与若干品质性状的关系第40-41页
第三章 普通小麦 4B染色体Lox基因克隆及其与Lox活性的关系第41-69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材料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方法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小麦籽粒DNA的提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籽粒Lox活性的测定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Ta Lox-B2和Ta Lox-B3基因克隆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1 引物设计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2 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3 克隆测序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4 序列分析与基因定位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实时荧光定量PCR(Real-Time PCR)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1 小麦总RNA的提取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2 c DNA第一链的合成及RT-PCR反应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SSR分子标记分析及连锁图谱构建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6 统计分析第47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47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普通小麦中Ta Lox-B2和Ta Lox-B3基因的发现及其分子特征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Lox基因的c DNA克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Ta Lox-B2基因的发现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Ta Lox-B3基因的发现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 Ta Lox-B2和Ta Lox-B3基因的分子特征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 Ta Lox-B2和Ta Lox-B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2 STS功能性标记开发及其在黄淮麦区品种中的应用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STS功能性标记开发与验证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STS功能性标记的染色体定位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Ta Lox-B3基因的定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Ta Lox-B基因等位变异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中的分布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普通小麦 4BS染色体上不同Ta Lox-B基因等位变异与Lox活性的关系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Ta Lox-B3基因对Lox活性的影响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其它Ta Lox-B基因与Lox活性的关系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不同Ta Lox-B基因等位组合与Lox活性的关系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4 Ta Lox-B2和Ta Lox-B3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 Ta Lox-B2和Ta Lox-B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 Ta Lox-B2和Ta Lox-B3基因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3 Ta Lox-B2和Ta Lox-B3基因在逆境胁迫下特异性表达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 3 讨论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1 Lox基因与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关系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小麦中Lox基因的克隆及定位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小麦中Lox基因结构特征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4 小麦中Lox基因的功能及其表达模式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3.5 Lox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及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第67-69页
第四章 Ta Lox-B1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第69-85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材料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植物材料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菌株和载体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 目的片段的合成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 酶、化学试剂及试剂盒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5 LB培养基配方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方法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小麦基因组总DNA及质粒DNA的提取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DNA片段的酶切、回收、连接和转化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小麦幼胚培养及基因枪转化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小麦转基因后代的PCR筛选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6 转基因后代植株籽粒Lox活性的测定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7 转基因后代植株基因表达量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74-8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构建Ta Lox-B1基因表达载体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正、反向目的片段的连接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中间载体的构建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RNAi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验证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Ta Lox-B1基因表达载体的遗传转化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因枪法转化小麦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小麦转基因植株Bar基因PCR检测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转基因植株后代的鉴定与分析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转基因植株T_3 代Ta Lox-B1基因鉴定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T_3 代籽粒Lox活性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RT-PCR分析小麦T_3 代植株Ta Lox-B1基因的表达情况第81-82页
    3 讨论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3.1 RNAi载体的构建策略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转基因后代中基因表达分析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3.3 RNAi技术在研究功能基因上的应用第83-85页
第五章 结论第85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100页
附图第100-105页
附表第105-109页
Abstract第109-112页
作者简历第113-114页

论文共11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干旱胁迫下小麦发育籽粒胚细胞内结合态多胺的功能
下一篇: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技术及其影响生物质转化机理的试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