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1.1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3 本文思路和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| 第17-26页 |
2.1 马克思、恩格斯的农业现代化理论 | 第17-20页 |
2.1.1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| 第17页 |
2.1.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合理的物质变换 | 第17-18页 |
2.1.3 土地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前提 | 第18-19页 |
2.1.4 农业科技的广泛利用是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基本标志 | 第19-20页 |
2.2 列宁的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| 第20-23页 |
2.2.1 合作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步骤 | 第20-21页 |
2.2.2 商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杠杆 | 第21-22页 |
2.2.3 现代化工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有力支撑 | 第22页 |
2.2.4 实现农业现代化,基础在教育,关键在科技 | 第22-23页 |
2.3 斯大林的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| 第23-26页 |
2.3.1 农业集体化是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| 第23-24页 |
2.3.2 集体农庄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最直接途径 | 第24页 |
2.3.3 工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是相互依存的 | 第24-25页 |
2.3.4 必须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装备农业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制度目标的确立 | 第26-36页 |
3.1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| 第26-27页 |
3.1.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| 第26-27页 |
3.1.2 土地革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| 第27页 |
3.2 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基础 | 第27-31页 |
3.2.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前提 | 第27-28页 |
3.2.2 先合作化,后机械化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 | 第28-29页 |
3.2.3 科学规划,循序渐进,积极稳妥实现农业集体化 | 第29-30页 |
3.2.4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、意义及历史局限 | 第30-31页 |
3.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目标的确立 | 第31-33页 |
3.3.1 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础 | 第31页 |
3.3.2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| 第31-32页 |
3.3.3 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| 第32-33页 |
3.4 毛泽东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| 第33-36页 |
3.4.1 单一的计划经济延缓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| 第33-34页 |
3.4.2 过于单纯的生产关系脱离当时中国社会现实 | 第34页 |
3.4.3 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,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开辟 | 第36-50页 |
4.1 邓小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| 第36-39页 |
4.1.1“两个飞跃”思想,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明方向 | 第36页 |
4.1.2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极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| 第36-37页 |
4.1.3 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| 第37-38页 |
4.1.4 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| 第38-39页 |
4.1.5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| 第39页 |
4.2 江泽民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| 第39-42页 |
4.2.1 没有农业现代化,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 | 第39-40页 |
4.2.2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,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| 第40-41页 |
4.2.3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| 第41页 |
4.2.4 保护自然资源环境,努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| 第41-42页 |
4.3 胡锦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| 第42-44页 |
4.3.1 树立科学发展观,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| 第42页 |
4.3.2 坚持“以人为本”,切实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| 第42-43页 |
4.3.3 以工促农,以城带乡,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| 第43-44页 |
4.3.4 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| 第44页 |
4.4 习近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| 第44-50页 |
4.4.1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,努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| 第44-45页 |
4.4.2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切实增加粮食产量 | 第45-46页 |
4.4.3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,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| 第46-48页 |
4.4.4 扎实推进“新四化”协调发展,助力实现中国梦 | 第48-50页 |
第5章 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理论中国化启示 | 第50-54页 |
5.1 必须坚持农业现代化目标的时代性和创造性 | 第50页 |
5.2 必须抓住科学技术这一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| 第50-51页 |
5.3 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 | 第51-52页 |
5.4 必须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| 第52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