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3-18页 |
1.3.1 关于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研究动态 | 第13-15页 |
1.3.2 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国际研究动态 | 第15-18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8-19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5 论文的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1.5.1 探讨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演变的特征 | 第20页 |
1.5.2 提出依法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保护长效机制 | 第20页 |
1.5.3 从供求差异角度分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概述 | 第21-42页 |
2.1 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| 第21-26页 |
2.1.1 农业与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 | 第21页 |
2.1.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与方式 | 第21-25页 |
2.1.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含义 | 第25-26页 |
2.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基本内容 | 第26-30页 |
2.2.1 财政政策 | 第26页 |
2.2.2 金融政策 | 第26-27页 |
2.2.3 知识产权政策 | 第27页 |
2.2.4 农业技术市场政策 | 第27-28页 |
2.2.5 人才政策 | 第28页 |
2.2.6 土地政策 | 第28-29页 |
2.2.7 农业产业化政策 | 第29-30页 |
2.3 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重要意义 | 第30-31页 |
2.3.1 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 | 第30-31页 |
2.3.2 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 | 第31页 |
2.3.3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| 第31页 |
2.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的相关理论 | 第31-42页 |
2.4.1 政府干预理论 | 第31-34页 |
2.4.2 制度变迁理论 | 第34-35页 |
2.4.3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35-36页 |
2.4.4 技术创新扩散理论 | 第36-39页 |
2.4.5 服务型政府理论 | 第39-42页 |
第3章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演变过程及特征 | 第42-55页 |
3.1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演变过程 | 第42-49页 |
3.1.1 曲折发展时期 | 第42-43页 |
3.1.2 恢复调整时期 | 第43-44页 |
3.1.3 改革创新时期 | 第44-47页 |
3.1.4 科学发展新时期 | 第47-49页 |
3.2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演变特征 | 第49-52页 |
3.2.1 从重视传统农业向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转变 | 第49-50页 |
3.2.2 从依赖外国技术到确立自主创新战略的政策转变 | 第50-51页 |
3.2.3 从“科技政策”的计划实施到“相关政策”的协同推进 | 第51-52页 |
3.3 中国政府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演变及实施中的角色 | 第52-55页 |
3.3.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主导者和规划者 | 第52-53页 |
3.3.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中的服务者 | 第53页 |
3.3.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中的协调者 | 第53-55页 |
第4章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的成就与问题分析 | 第55-78页 |
4.1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的成就 | 第55-59页 |
4.1.1 建成学科完整、覆盖面宽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和推广体系 | 第55-56页 |
4.1.2 出台大量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计划项目 | 第56-58页 |
4.1.3 农业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| 第58-59页 |
4.1.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不断优化 | 第59页 |
4.2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59-69页 |
4.2.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宏观调控效果并不显著 | 第59-60页 |
4.2.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税收与风险投资政策不健全 | 第60-64页 |
4.2.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激励机制尚不完善 | 第64-67页 |
4.2.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积极性未得到有效发挥 | 第67-69页 |
4.3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69-78页 |
4.3.1 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差异 | 第69-73页 |
4.3.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中的“政府失灵” | 第73-75页 |
4.3.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中服务型政府理念的缺失 | 第75-76页 |
4.3.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中技术创新扩散的局限性 | 第76-78页 |
第5章 完善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建议 | 第78-93页 |
5.1 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推动作用 | 第78-80页 |
5.1.1 确立未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和方向 | 第78页 |
5.1.2 营造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环境 | 第78-79页 |
5.1.3 简政放权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主体的自主权改革 | 第79-80页 |
5.2 建立多层次、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体系 | 第80-84页 |
5.2.1 政府要树立科学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理念 | 第80-82页 |
5.2.2 优化相关领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结构 | 第82-83页 |
5.2.3 加快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体系建设 | 第83-84页 |
5.3 完善农业科研结构与农业科研体系 | 第84-86页 |
5.3.1 以优质农产品的开发研究为科研方向 | 第84-85页 |
5.3.2 引导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不断调整和优化科研结构 | 第85页 |
5.3.3 尽快建立市场化的农业科研体系 | 第85-86页 |
5.4 做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 | 第86-89页 |
5.4.1 加强农技推广机构改革 | 第86-87页 |
5.4.2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 | 第87-88页 |
5.4.3 探索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多元化模式 | 第88-89页 |
5.5 加快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| 第89-90页 |
5.5.1 做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 | 第89页 |
5.5.2 加快建设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| 第89页 |
5.5.3 促进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| 第89-90页 |
5.5.4 运用“信息化”手段加强农民技术素质教育工作 | 第90页 |
5.6 完善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的法规体系 | 第90-93页 |
5.6.1 加快国家宏观调控立法与相关行政法规的修订和完善 | 第90-91页 |
5.6.2 完善规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行为的政策法规 | 第91-92页 |
5.6.3 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政策法规 | 第92-93页 |
第6章 结论与启示 | 第93-100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93-95页 |
6.1.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实施需要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| 第93页 |
6.1.2 政府协调是满足农业科技公共需求促进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 | 第93页 |
6.1.3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是推动成果转化政策实施的基础 | 第93-94页 |
6.1.4 激励和利益保护应当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的目标 | 第94页 |
6.1.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需建立长效机制 | 第94-95页 |
6.2 研究启示 | 第95-100页 |
6.2.1 越南参考和借鉴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| 第95页 |
6.2.2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对越南的参考意义 | 第95-97页 |
6.2.3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中特别值得越南借鉴的几个方面 | 第97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10页 |
致谢 | 第110-11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11-11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和科研获奖情况 | 第1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