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创新点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5-20页 |
1.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4 实验环境 | 第21-23页 |
1.4.1 实验数据及软硬件环境 | 第21-23页 |
1.4.2 实验精度评估 | 第23页 |
1.5 章节安排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机载LiDAR技术 | 第25-55页 |
2.1 机载LiDAR系统 | 第26-29页 |
2.2 机载LiDAR系统工作原理 | 第29-30页 |
2.3 机载LiDAR数据 | 第30-39页 |
2.3.1 机载LiDAR数据 | 第30-31页 |
2.3.2 机载LiDAR数据特点 | 第31-32页 |
2.3.3 机载LiDAR数据存储格式 | 第32-39页 |
2.4 机载LiDAR数据处理 | 第39-42页 |
2.5 机载LiDAR技术与其它航空遥感技术比较 | 第42-46页 |
2.5.1 机载LiDAR技术与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比较 | 第42-44页 |
2.5.2 机载LiDAR技术与机载InSAR/IfSAR技术比较 | 第44-46页 |
2.6 机载LiDAR技术的应用 | 第46-53页 |
2.6.1 机载LiDAR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| 第46-50页 |
2.6.2 机载LiDAR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应用 | 第50-52页 |
2.6.3 机载LiDAR技术在基础测绘行业中的应用 | 第52页 |
2.6.4 机载LiDAR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| 第52-53页 |
2.6.5 其它 | 第53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3章 房屋屋顶类型与房屋屋顶特征线 | 第55-65页 |
3.1 房屋屋顶类型 | 第55-59页 |
3.2 房屋屋顶特征线 | 第59-62页 |
3.2.1 脊线 | 第59-60页 |
3.2.2 斜脊线 | 第60-61页 |
3.2.3 谷线 | 第61-62页 |
3.2.4 轮廓线 | 第62页 |
3.3 屋顶特征线的激光点云表达 | 第62-6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4章 基于爬行搜索策略的人字形屋顶正脊线提取 | 第65-97页 |
4.1 爬山法搜索 | 第65-68页 |
4.2 爬行搜索策略 | 第68-69页 |
4.3 人字形屋顶正脊线的爬行搜索原型算法 | 第69-90页 |
4.3.1 屋脊点爬行搜索 | 第69-78页 |
4.3.2 屋脊线拟合 | 第78-79页 |
4.3.3 实验与分析 | 第79-90页 |
4.4 改进的人字形屋顶正脊线的爬行搜索算法 | 第90-96页 |
4.4.1 算法介绍 | 第91-93页 |
4.4.2 实验与分析 | 第93-9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6-97页 |
第5章 基于屋顶特征线上激光点直接检测策略的屋顶特征线提取 | 第97-127页 |
5.1 基于邻域点曲面拟合的屋顶特征线上激光点的直接检测 | 第97-104页 |
5.1.1 屋面点与非屋面点的区分 | 第97-98页 |
5.1.2 屋面点中特征线与非特征线上激光点的区分 | 第98-99页 |
5.1.3 人字形屋顶正脊线和斜脊线与谷线上激光点的区分 | 第99页 |
5.1.4 人字形屋顶正脊线与斜脊线上激光点的区分 | 第99-100页 |
5.1.5 常规谷线与特殊谷线上激光点的区分 | 第100页 |
5.1.6 屋顶边缘轮廓点与谷线上激光点的区分 | 第100页 |
5.1.7 基于邻域点曲面拟合的屋顶特征线上激光点直接检测算法 | 第100-104页 |
5.2 屋顶特征线上激光点的分组与拟合 | 第104-113页 |
5.2.1 格式塔(Gestalt)理论 | 第104-106页 |
5.2.2 经典Hough变换 | 第106-109页 |
5.2.3 屋顶特征线上激光点分组与拟合 | 第109-113页 |
5.3 实验与分析 | 第113-125页 |
5.3.1 基于邻域点曲面拟合的屋顶特征线上激光点的直接检测 | 第113-120页 |
5.3.2 屋顶特征线上激光点的分组与拟合 | 第120-12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25-127页 |
第6章 屋顶轮廓边缘线提取 | 第127-135页 |
6.1 屋顶轮廓边缘点检测 | 第127-130页 |
6.2 屋顶轮廓角点提取 | 第130页 |
6.3 屋顶轮廓边缘点分组拟合、规则化以及外扩展 | 第130-131页 |
6.4 实验与分析 | 第131-134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34-135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35-139页 |
7.1 研究成果及创新 | 第135-136页 |
7.2 今后研究工作 | 第136-139页 |
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39-141页 |
致谢 | 第141-1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3-1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