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西传统村落发展条件评价及保护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1.1.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,传统村落大量消失 | 第13-14页 |
1.1.2 民族文化多元发展,地区特色的危机 | 第14页 |
1.1.3 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呼吁 | 第14-15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1.3 相关概念 | 第16-17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7-23页 |
1.4.1 国外传统村落保护 | 第17-21页 |
1.4.2 国内传统村落保护 | 第21-23页 |
1.4.3 相关研究评述 | 第23页 |
1.5 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1.6 研究框架 | 第25-26页 |
1.7 研究方法 | 第26-27页 |
第2章 传统村落发展条件评价体系构建 | 第27-42页 |
2.1 评价目的及对象 | 第27-28页 |
2.1.1 评价目的 | 第27页 |
2.1.2 评价对象 | 第27-28页 |
2.2 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28-29页 |
2.2.1 评价的方法 | 第28页 |
2.2.2 评价的程序 | 第28-29页 |
2.3 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29-34页 |
2.3.1 指标因子筛选原则 | 第29页 |
2.3.2 指标因子的确定 | 第29-33页 |
2.3.3 指标说明 | 第33-34页 |
2.4 权重系数的确定 | 第34-37页 |
2.5 各指标评价标准 | 第37-42页 |
2.5.1 发展资源条件 | 第38页 |
2.5.2 发展基础条件 | 第38-39页 |
2.5.3 发展支撑条件 | 第39-42页 |
第3章 湘西传统村落现状分析 | 第42-51页 |
3.1 湘西传统村落缘起 | 第42-43页 |
3.2 湘西传统村落选址 | 第43-44页 |
3.3 湘西传统村落形态 | 第44-45页 |
3.4 湘西传统村落特征 | 第45-48页 |
3.4.1 数量多、分布广 | 第45-46页 |
3.4.2 职能多样 | 第46-47页 |
3.4.3 民族多样 | 第47页 |
3.4.4 文化多元 | 第47-48页 |
3.5 湘西传统村落价值维度 | 第48页 |
3.5.1 文化价值 | 第48页 |
3.5.2 经济价值 | 第48页 |
3.6 湘西传统村落问题 | 第48-51页 |
3.6.1 自主自建破坏 | 第48-49页 |
3.6.2 内部凝聚力下降 | 第49-50页 |
3.6.3 村落破坏严重 | 第50页 |
3.6.4 法律法规机制缺失 | 第50-51页 |
第4章 湘西传统村落发展条件评价及分类 | 第51-58页 |
4.1 传统村落样本选择 | 第51-53页 |
4.2 湘西传统村落发展条件分析 | 第53-55页 |
4.3 基于发展条件评价的村落分类 | 第55-58页 |
第5章 湘西传统村落类型及其策略研究 | 第58-80页 |
5.1 保护和发展的总体原则 | 第58-59页 |
5.2 保护和发展的策略 | 第59-80页 |
5.2.1 综合发展 | 第60-70页 |
5.2.2 适度发展 | 第70-74页 |
5.2.3 自主更新 | 第74-8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5-86页 |
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学术会议 | 第86-87页 |
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 | 第87-88页 |
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实际项目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