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贸企业管理汇率风险方式的比较与选择--以XX企业为例
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框架 | 第13页 |
1.4 本文的重点、创新点和不足 | 第13-15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5-19页 |
2.1 汇率风险理论 | 第15页 |
2.2 汇率风险管理理论 | 第15-19页 |
2.2.1 汇率风险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6页 |
2.2.2 汇率风险管理与规避的研究综述 | 第16-19页 |
3 XX公司汇率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| 第19-34页 |
3.1 公司简介 | 第19-22页 |
3.1.1 产品特征 | 第20页 |
3.1.2 资金特征 | 第20-21页 |
3.1.3 市场特征 | 第21-22页 |
3.2 汇率风险管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| 第22-30页 |
3.2.1 政策因素 | 第23-25页 |
3.2.2 市场因素 | 第25-29页 |
3.2.3 公司自身因素 | 第29-30页 |
3.3 汇率风险管理方式 | 第30-31页 |
3.3.1 选择货币法 | 第30页 |
3.3.2 重新定价法 | 第30-31页 |
3.3.3 提前收款法 | 第31页 |
3.4 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4页 |
3.4.1 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| 第31-32页 |
3.4.2 风险管理方式单一 | 第32页 |
3.4.3 汇率风险敞口较大 | 第32-34页 |
4 汇率风险管理方式比较及对XX公司的建议 | 第34-49页 |
4.1 国际贸易法 | 第34-42页 |
4.1.1 贸易合同法 | 第34-37页 |
4.1.2 贸易融资工具法 | 第37-42页 |
4.2 金融衍生工具法 | 第42-47页 |
4.2.1 主要方式 | 第42-44页 |
4.2.2 效果分析 | 第44-46页 |
4.2.3 比较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3 适合XX公司的管理方式 | 第47-49页 |
5 不同地区汇率走势及对XX公司的建议 | 第49-69页 |
5.1 北美地区 | 第49-56页 |
5.1.1 美元汇率走势现状 | 第49-51页 |
5.1.2 影响美元汇率的因素 | 第51-55页 |
5.1.3 XX公司选择汇率管理方式的建议 | 第55-56页 |
5.2 欧洲地区 | 第56-62页 |
5.2.1 欧元汇率走势现状 | 第57-58页 |
5.2.2 影响因素 | 第58-60页 |
5.2.3 XX公司选择汇率管理方式的建议 | 第60-62页 |
5.3 日本 | 第62-69页 |
5.3.1 日元汇率走势现状 | 第62-63页 |
5.3.2 影响因素 | 第63-67页 |
5.3.3 XX公司选择汇率管理方式的建议 | 第67-69页 |
6 小结与措施建议 | 第69-76页 |
6.1 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的宏观防范措施 | 第70-73页 |
6.1.1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| 第70-71页 |
6.1.2 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 | 第71-72页 |
6.1.3 加快外汇衍生品市场建设 | 第72-73页 |
6.2 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的微观防范措施 | 第73-76页 |
6.2.1 增强企业自身实力 | 第73-74页 |
6.2.2 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| 第74页 |
6.2.3 建设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