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2.3 论文结构 | 第11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1.3.1 盈余公告后股价漂移现象存在性证明 | 第12-13页 |
1.3.2 盈余公告后股价漂移现象的原因分析 | 第13-15页 |
1.3.3 文献评述 | 第15-16页 |
1.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6-17页 |
1.4.1 本文的创新 | 第16页 |
1.4.2 本文的不足 | 第16-17页 |
2 金融市场有效假说及金融异象 | 第17-19页 |
2.1 金融市场有效假说 | 第17页 |
2.2 金融异象 | 第17-18页 |
2.3 行为金融学派对异象的解释 | 第18-19页 |
3 异常收益率和未预期盈余的度量 | 第19-22页 |
3.1 异常收益率的度量 | 第19-20页 |
3.2 未预期盈余的度量 | 第20-22页 |
4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| 第22-31页 |
4.1 研究概述 | 第22页 |
4.2 数据样本 | 第22-23页 |
4.3 窗口选择 | 第23页 |
4.4 变量定义 | 第23-26页 |
4.4.1 被解释变量的定义 | 第23-24页 |
4.4.2 解释变量的定义 | 第24-25页 |
4.4.3 控制变量的定义 | 第25-26页 |
4.4.4 各变量定义 | 第26页 |
4.5 数据描述 | 第26-28页 |
4.5.1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| 第26-27页 |
4.5.2 相关性分析 | 第27-28页 |
4.5.3 滞后期与累积异常收益率的图示 | 第28页 |
4.6 研究假设 | 第28-31页 |
5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| 第31-44页 |
5.1 我国盈余公告后股价漂移现象的存在性及影响因素 | 第31-37页 |
5.1.1 回归分析结果 | 第31-36页 |
5.1.2 对结果的分析 | 第36-37页 |
5.2 稳健性检验 | 第37-44页 |
5.2.1 用历史数据构造未预期盈余 | 第37-39页 |
5.2.2 对标准化未预期盈余按正负数分组 | 第39-44页 |
6 研究结论和建议 | 第44-46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44页 |
6.2 建议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后记 | 第50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