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机车工程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机车构造论文--走行部分论文--转向架论文

抗蛇行减振器特性试验及对动力学性能影响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液压减振器简介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液压减振器的分类及应用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抗蛇行液压减振器结构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液压减振器数学模型第14-15页
    1.3 液压减振器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7页
第2章 减振器数学模型及频带吸能理论第17-27页
    2.1 液压减振器数学模型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液压减振器静态模型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液压减振器Maxwell模型第19-23页
    2.2 高速液压减振器频带吸能理论第23-26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3章 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试验研究第27-47页
    3.1 抗蛇行减振器试验设备第27-28页
    3.2 抗蛇行减振器试验测试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3.3 抗蛇行减振器试验结果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静态特性试验结果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动态特性试验示功图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动态特性试验结果分析第32-36页
    3.4 不同抗蛇行减振器特性对比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抗蛇行减振器静态阻尼特性对比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对比第37-41页
    3.5 抗蛇行减振器C不同阶段动态特性对比第41-46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4章 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分析方法第47-59页
    4.1 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抗蛇行减振器力元模型第49-50页
    4.2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第50-54页
    4.3 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运动稳定性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运行平稳性和舒适性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运行安全性第56-5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5章 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对动力学性能影响第59-75页
    5.1 低锥度踏面与抗蛇行减振器的匹配关系第59-65页
    5.2 高锥度踏面与抗蛇行减振器的匹配关系第65-71页
    5.3 标准踏面与抗蛇行减振器的匹配关系第71-7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3-75页
结论与展望第75-77页
致谢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与动车组交路计划编制协同优化研究
下一篇:牵引电机架悬方式对高速动车动力学性能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