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泰国春武里府晚县小学汉语教学情况介绍 | 第12-15页 |
第一节 晚县汉语教学开展的历史与现状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晚县开设汉语课各小学情况介绍 | 第13-15页 |
一、Jin Hua School(振华学校)简介 | 第13页 |
二、Heng Hua School(兴华学校)简介 | 第13-14页 |
三、Wattanadaroonwit School(瓦塔纳达隆伟学校)简介 | 第14页 |
四、Khoon Chae Christian Wittaya School(金钥匙基督学校)简介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春武里府晚县小学汉语情况调查与统计 | 第15-38页 |
第一节 关于小学学生情况调查与统计 | 第15-21页 |
一、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| 第15-17页 |
二、学生的学习汉语动因及目的调查 | 第17-19页 |
三、学生学习汉语难点情况调查 | 第19-21页 |
第二节 关于小学汉语教师情况调查与统计 | 第21-26页 |
一、学校师资情况 | 第21-22页 |
二、赴泰中国教师调查 | 第22-23页 |
三、泰国教师调查 | 第23-25页 |
四、中泰教师课时量调查 | 第25-26页 |
第三节 关于小学汉语教材情况调查与统计 | 第26-31页 |
一、汉语教材选用种类概况 | 第26-27页 |
二、汉语教材使用情况 | 第27-31页 |
第四节 关于小学汉语课课程设置调查与统计 | 第31-33页 |
一、课程设置种类 | 第31页 |
二、课程设置时间 | 第31-33页 |
三、课程设置质量进度与目标 | 第33页 |
第五节 关于小学课堂教学调查与统计 | 第33-38页 |
一、课堂教学的设备 | 第33-34页 |
二、课堂教学使用的语言 | 第34-35页 |
三、教学方法使用情况 | 第35-38页 |
第三章 春武里府晚县小学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| 第38-54页 |
第一节 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存在的问题 | 第38-40页 |
一、学生学习动机不足 | 第38-39页 |
二、学生有畏难情绪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汉语教师师资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3页 |
一、赴泰中国教师缺乏经验 | 第40-41页 |
二、赴泰中国教师流动性大 | 第41页 |
三、赴泰中国教师泰语和泰国文化薄弱 | 第41-42页 |
四、泰籍本土教师缺少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汉语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9页 |
一、教材中拼音和泰文注释不完善 | 第43-44页 |
二、内容和习题设计不科学 | 第44-45页 |
三、实用性、趣味性和针对性不强 | 第45-46页 |
四、课文的话题设置不符合学生兴趣点 | 第46-49页 |
第四节 汉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| 第49-51页 |
一、课程门类种类单一 | 第49页 |
二、课程时间分配不科学 | 第49-50页 |
三、没有汉语特色课程 | 第50-51页 |
第五节 汉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| 第51-54页 |
一、课堂教学中设备匮乏 | 第51-52页 |
二、课堂教学语言影响老师学生之间有效沟通 | 第52页 |
三、教学方法传统单调 | 第52-53页 |
四、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对春武里府晚县小学汉语教学的改进建议 | 第54-68页 |
第一节 在泰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建议 | 第54-56页 |
一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| 第54-55页 |
二、引导学生正视学习难点 | 第55-56页 |
第二节 在泰汉语教师师资的改进建议 | 第56-59页 |
一、加大对赴泰中国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培训针对性 | 第56-57页 |
二、给赴泰中国教师可靠的福利保障 | 第57页 |
三、加强赴泰中国教师泰语和泰国文化的学习 | 第57页 |
四、加强泰籍教师测评和培训机制 | 第57-58页 |
五、加强中泰教师合作交流 | 第58-59页 |
第三节 关于教材方面的改进建议 | 第59-62页 |
一、完善教材拼音和泰文注释 | 第59页 |
二、提高内容和习题的合理性 | 第59-60页 |
三、突出实用性、提高趣味性、加强针对性 | 第60-61页 |
四、话题设置应多样化 | 第61-62页 |
第四节 对汉语课程设置的改进和建议 | 第62-64页 |
一、使课程门类多样化 | 第62-63页 |
二、合理分配课程设置时间 | 第63-64页 |
三、明确课程设置的目标 | 第64页 |
第五节 对汉语课堂教学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 | 第64-68页 |
一、增添教学设备与器材 | 第64-65页 |
二、适当使用媒介语建立有效沟通模式 | 第65-66页 |
三、使教学方法多元化 | 第66-67页 |
四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 | 第67-68页 |
结语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附录 | 第72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