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墩多跨连续刚构桥合拢顺序及长期变形分析
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1 绪论 | 第13-20页 |
·连续刚构桥的发展概况 | 第13-15页 |
·大跨连续刚构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15-19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7页 |
·成因分析 | 第17-19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2 混凝土收缩徐变基础理论及计算模型 | 第20-49页 |
·收缩徐变及其影响因素 | 第20-25页 |
·收缩与徐变 | 第20-21页 |
·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机理 | 第21-23页 |
·影响收缩徐变的主要因素 | 第23-25页 |
·混凝土徐变的计算理论 | 第25-28页 |
·老化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先天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弹性徐变理论 | 第27-28页 |
·弹性老化理论 | 第28页 |
·国内外常用的收缩徐变预测模型 | 第28-42页 |
·ACI模型 | 第28-29页 |
·CEB-FIP(1978)模型 | 第29-31页 |
·CEB-FIP(1990)模型 | 第31-32页 |
·B3模型 | 第32-33页 |
·GL2000模型 | 第33-35页 |
·JTG D62-2004模型 | 第35-36页 |
·Model Code 2010模型 | 第36-41页 |
·凝土弹性模量随时间的发展 | 第41-42页 |
·收缩徐变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结构因混凝土徐变引起的变形计算 | 第43-46页 |
·静定结构的徐变变形计算 | 第44-45页 |
·超静定结构的徐变变形计算 | 第45-46页 |
·收缩徐变产生的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| 第46-48页 |
·小结 | 第48-49页 |
3 预应力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挠度的影响 | 第49-61页 |
·概述 | 第49-50页 |
·钢束预应力损失 | 第50-55页 |
·预应力筋对桥梁变形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·顶板束和底板束在结构中的作用 | 第56页 |
·预应力钢筋的布置方式 | 第56-57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57页 |
·预应力管道的合理布置方式 | 第57-58页 |
·两种不同的预应力观点 | 第58-59页 |
·传统预应力设计观点 | 第58-59页 |
·预应力的"零弯矩"设计观点 | 第59页 |
·小结 | 第59-61页 |
4 泾河大桥合拢顺序有限元分析 | 第61-78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61-63页 |
·合拢方案 | 第63-68页 |
·多跨连续刚构桥常见合拢方案 | 第63-64页 |
·泾河大桥拟定合拢方案 | 第64-68页 |
·有限元计算分析原理 | 第68-72页 |
·有限元分析原理 | 第68-69页 |
·有限元梁单元介绍 | 第69-70页 |
·有限元梁单元刚度矩阵 | 第70-71页 |
·预应力单元的选择与网格划分 | 第71-72页 |
·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| 第72页 |
·合拢顺序分析 | 第72-77页 |
·泾河大桥有限元计算模型 | 第72-73页 |
·不同合拢方案主梁线形比较 | 第73-74页 |
·墩顶水平位移比较 | 第74-75页 |
·主梁应力比较 | 第75-76页 |
·不同合拢方案墩底内力比较 | 第76-77页 |
·最优合拢顺序 | 第77页 |
·小结 | 第77-78页 |
5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影响因素分析 | 第78-100页 |
·概述 | 第78页 |
·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长期挠度的影响 | 第78-80页 |
·主梁线形 | 第78-79页 |
·墩顶位移 | 第79-80页 |
·预应力损失对挠度的影响 | 第80-82页 |
·超方对长期挠度的影响 | 第82-85页 |
·相对湿度对挠度的影响分析 | 第85-87页 |
·相对湿度与收缩应变和徐变系数的关系 | 第85-86页 |
·不同相对湿度下的长期变形 | 第86-87页 |
·截面刚度对挠度的影响分析 | 第87-89页 |
·汽车活载对长期挠度的影响分析 | 第89页 |
·桥墩变形对主梁线形影响分析 | 第89-95页 |
·桥墩的竖向变形 | 第89-92页 |
·桥墩的竖向变形对主梁线形的影响 | 第92-95页 |
·减小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主梁跨中下挠的措施 | 第95-98页 |
·设计上的措施 | 第95-97页 |
·施工上的措施 | 第97-98页 |
·小结 | 第98-100页 |
6 箱梁截面不均匀收缩徐变研究 | 第100-117页 |
·概述 | 第100页 |
·构件理论厚度对收缩徐变的影响 | 第100-103页 |
·截面不均匀收缩分析方法 | 第103-106页 |
·泾河大桥不均匀收缩效应分析 | 第106-115页 |
·曲率随时间的发展 | 第106-108页 |
·对主梁挠度影响 | 第108-112页 |
·对主梁应力影响 | 第112-115页 |
·小结 | 第115-117页 |
7 泾河大桥成桥受力和变形预测 | 第117-127页 |
·泾河大桥施工进展情况及计划 | 第117-119页 |
·泾河大桥左幅成桥受力和变形预测 | 第119-122页 |
·主梁线形 | 第119-120页 |
·主梁应力 | 第120-121页 |
·墩顶位移 | 第121-122页 |
·墩底内力及应力 | 第122页 |
·泾河大桥右幅成桥受力和变形预测 | 第122-126页 |
·主梁线形 | 第122-123页 |
·主梁应力 | 第123-125页 |
·墩顶位移 | 第125页 |
·墩底内力及应力 | 第125-126页 |
·小结 | 第126-127页 |
8 结论与展望 | 第127-129页 |
结论 | 第127-128页 |
展望 | 第128-1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9-131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31-133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