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化学论文--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

金线莲多糖的含量变化、结构表征及药理活性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综述第9-17页
    1.1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金线莲的种质资源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金线莲基原植物及主要栽培类型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金线莲主要成分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1 多糖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2 黄酮类化合物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3 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4 生物碱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金线莲的药理活性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.1 抗氧化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.2 抗炎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.3 抗肿瘤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.4 免疫调节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金线莲的开发与应用第12页
    1.2 多糖的研究进展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多糖的积累规律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1 影响多糖含量的因素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2 蔗糖代谢酶与多糖积累的关系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多糖的提取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多糖的分离和纯化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多糖的结构表征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1 多糖一级结构表征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2 多糖高级结构表征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多糖的药理活性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.1 抗疲劳活性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.2 抗氧化活性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.3 耐缺氧活性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-17页
2 金线莲中糖分含量的动态测定第17-25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材料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验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1 糖分含量测定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2 蔗糖代谢酶活性测定第19-20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金线莲糖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金线莲中蔗糖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金线莲糖分含量与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相关性第23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23-25页
3 金线莲多糖结构表征及单糖组成的比较第25-31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验材料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验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1 多糖的提取、分离和纯化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2 IR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3 AFM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4 GC分析第26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IR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AFM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GC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30-31页
4 金线莲多糖对小鼠抗疲劳、抗氧化和耐缺氧作用的影响第31-39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试验材料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试验方法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2.1 金线莲多糖提取与含量测定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2.2 金线莲多糖的抗疲劳作用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2.3 金线莲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2.4 金线莲多糖的耐缺氧作用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2.5 数据处理第33-34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分析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金线莲多糖的抗疲劳作用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金线莲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金线莲多糖对小鼠耐缺氧的作用第36-37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37-39页
5 结论第39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7页
致谢第47-48页
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三种瑞香科植物醇提物对HIV-1潜伏感染再激活作用的研究
下一篇:Cbl-b抑制CD4~+T细胞活化分子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