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交通流模型的局部边界反馈控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快速路交通仿真模型 | 第10-11页 |
1.2.2 城市快速路交通控制方法 | 第11-13页 |
1.3 文章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7页 |
第2章 宏观交通流模型 | 第17-23页 |
2.1 引言 | 第17页 |
2.2 基本图 | 第17-19页 |
2.3 典型的宏观交通流模型 | 第19-21页 |
2.3.1 LWR模型 | 第19页 |
2.3.2 PW模型 | 第19-20页 |
2.3.3 AR模型 | 第20-21页 |
2.3.4 Zhang模型 | 第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线性双曲系统的边界稳定性问题 | 第23-31页 |
3.1 引言 | 第23页 |
3.2 二阶线性双曲系统 | 第23-27页 |
3.2.1 基于L~∞-范数的指数稳定性 | 第24-25页 |
3.2.2 基于L~2-范数的指数稳定性 | 第25-27页 |
3.3 高阶线性双曲系统 | 第27-3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AR交通流模型的局部边界反馈控制 | 第31-49页 |
4.1 引言 | 第31-32页 |
4.2 AR交通流模型 | 第32-33页 |
4.3 模型化简 | 第33-34页 |
4.3.1 黎曼坐标系中的AR模型 | 第33页 |
4.3.2 模型线性化 | 第33-34页 |
4.3.3 模型归一化 | 第34页 |
4.4 边界反馈控制 | 第34-37页 |
4.4.1 自由路段的边界反馈控制 | 第35-37页 |
4.4.2 拥堵路段的边界反馈控制 | 第37页 |
4.5 稳定性分析 | 第37-41页 |
4.5.1 自由路段稳定性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5.2 拥堵路段稳定性分析 | 第39-41页 |
4.6 仿真结果 | 第41-46页 |
4.6.1 自由路段 | 第41-44页 |
4.6.2 拥堵路段 | 第44-46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46-49页 |
第5章 多路段局部边界反馈控制 | 第49-67页 |
5.1 引言 | 第49-51页 |
5.2 路网中的AR交通流模型 | 第51页 |
5.3 局部边界反馈控制 | 第51-57页 |
5.3.1 自由-拥堵路段 | 第51-54页 |
5.3.2 拥堵-自由路段 | 第54-57页 |
5.4 稳定性分析 | 第57-59页 |
5.4.1 自由-拥堵路段 | 第57-58页 |
5.4.2 拥堵-自由路段 | 第58-59页 |
5.5 仿真结果 | 第59-64页 |
5.5.1 自由-拥堵路段 | 第60-61页 |
5.5.2 拥堵-自由路段 | 第61-64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4-67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3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