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机车工程论文--电力机车论文

机车燃料电池阴极系统建模及其控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PEMFC阴极系统动态模型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PEMFC阴极系统控制技术第14-17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
    1.4 本文篇章结构第17-18页
第2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与电压特性第18-27页
    2.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原理第18-19页
    2.2 燃料电池功率与效率分析第19-20页
    2.3 燃料电池输出电压特性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燃料电池开路电压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活化极化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欧姆极化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浓差极化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燃料电池端电压第24页
    2.4 双电层效应第24-26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3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系统建模第27-48页
    3.1 离心式压缩机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离心式压缩机的组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离心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压缩机功率与效率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压缩机Map图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压缩机模型第30-32页
    3.2 基于最小二乘法与粒子群算法的参数估计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最小二乘法的参数估计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粒子群优化参数估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参数寻优第35-36页
    3.3 ROTREX C15离心式空压机实验验证第36-38页
    3.4 压缩机惯性环节第38-39页
    3.5 空气管路第39-40页
    3.6 阴极流场第40-41页
    3.7 各部分气体流量与压力关系第41-42页
    3.8 仿真分析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8.1 环境对压缩机的影响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8.2 氧饥饿现象第45-47页
    3.9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4章 燃料电池阴极系统控制策略第48-59页
    4.1 PID控制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PID控制原理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对流量压力的“双环”协调PID控制器设计第48-54页
    4.2 模糊控制器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模糊控制原理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模糊控制器设计第55-57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结论及展望第59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及专利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动车组制动管路泄漏的超声波探测技术研究
下一篇:倾斜基地深厚软土高速铁路桩—网复合地基性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