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12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3页 |
1.3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13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5 本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4-15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5-19页 |
2.1 预算法律制度的文献综述 | 第15-16页 |
2.2 预算管理的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6-17页 |
2.3 高校预算管理的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7-18页 |
2.4 文献评述 | 第18-19页 |
3 高校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| 第19-23页 |
3.1 预算及预算管理的定义 | 第19页 |
3.1.1 预算的定义 | 第19页 |
3.1.2 预算管理的定义 | 第19页 |
3.2 高校预算管理的体制理论 | 第19-21页 |
3.2.1 财政分权理论 | 第19-20页 |
3.2.2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20页 |
3.2.3 财政收支划分理论 | 第20页 |
3.2.4 财政竞争与协调理论 | 第20-21页 |
3.2.5 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21页 |
3.2.6 委托——代理理论 | 第21页 |
3.3 优化高校预算管理的方法 | 第21-23页 |
3.3.1 绩效管理法 | 第21-22页 |
3.3.2 精细化管理法 | 第22页 |
3.3.3 绩效预算管理法 | 第22-23页 |
4 新《预算法》的主要变化及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 | 第23-27页 |
4.1 新《预算法》的主要变化 | 第23-25页 |
4.1.1 立法目的变化 | 第23页 |
4.1.2 收支规定变化 | 第23页 |
4.1.3 编制规定变化 | 第23-24页 |
4.1.4 管理口径变化 | 第24页 |
4.1.5 监管机制变化 | 第24页 |
4.1.6 预算公开变化 | 第24页 |
4.1.7 绩效要求变化 | 第24-25页 |
4.2 新《预算法》的变化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4.2.1 预算管理的全面性要求更高 | 第25页 |
4.2.2 预算管理贯彻精细思想 | 第25页 |
4.2.3 财务核算更加细化 | 第25-26页 |
4.2.4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| 第26页 |
4.2.5 预算信息披露要求更高 | 第26页 |
4.2.6 预算讲求绩效评价 | 第26-27页 |
5 C大学的预算管理现状研究 | 第27-43页 |
5.1 C大学的基本情况 | 第27页 |
5.2 C大学的预算管理现状 | 第27-29页 |
5.2.1 预算管理体制现状 | 第27页 |
5.2.2 预算编制现状 | 第27-28页 |
5.2.3 预算执行现状 | 第28页 |
5.2.4 预算控制现状 | 第28-29页 |
5.2.5 预算绩效评价现状 | 第29页 |
5.3 C大学的预决算情况分析 | 第29-41页 |
5.3.1 C大学的收入预决算情况 | 第29-35页 |
5.3.2 C大学的支出预决算情况 | 第35-41页 |
5.4 C大学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1-43页 |
5.4.1 预算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| 第41页 |
5.4.2 预算编制流程不合理 | 第41页 |
5.4.3 收支预算的准确度不高 | 第41-42页 |
5.4.4 对预算的监督控制力度不够 | 第42页 |
5.4.5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| 第42-43页 |
6 C大学预算管理的优化 | 第43-58页 |
6.1 高校绩效预算的相关介绍 | 第43-45页 |
6.1.1 绩效预算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区别 | 第43页 |
6.1.2 高校绩效预算的构建原则 | 第43-44页 |
6.1.3 高校绩效预算的运作流程 | 第44-45页 |
6.2 C大学实现绩效预算的建议 | 第45-47页 |
6.2.1 增强各部门、院系的预算管理意识 | 第45页 |
6.2.2 完善预算编制流程 | 第45-46页 |
6.2.3 加强对收支的全面预算管理和细化预算管理 | 第46页 |
6.2.4 加强预算的约束力度 | 第46页 |
6.2.5 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| 第46-47页 |
6.3 C大学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47-58页 |
6.3.1 C大学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47-48页 |
6.3.2 评价指标的选择 | 第48-51页 |
6.3.3 各项指标的权重赋予 | 第51-57页 |
6.3.4 绩效预算评价标准的确定 | 第57-58页 |
7 研究结论及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