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2 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可用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2 微交互设计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5页 |
1.4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5 论文框架 | 第16-20页 |
第2章 手机输入法微交互设计研究 | 第20-28页 |
2.1 手机输入法 | 第20-21页 |
2.1.1 手机输入法的发展历程 | 第20-21页 |
2.1.2 手机输入法的发展现状 | 第21页 |
2.2 交互与微交互 | 第21-23页 |
2.2.1 交互与微交互 | 第22页 |
2.2.2 微交互的结构 | 第22-23页 |
2.3 人机界面与微交互设计 | 第23-25页 |
2.3.1 人机界面与微交互设计的关系 | 第23-24页 |
2.3.2 微交互在人机界面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2.4 基于可用性的手机输入法的微交互设计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手机输入法的微交互测试 | 第28-42页 |
3.1 用户测试 | 第28-31页 |
3.1.1 研究对象及目标用户 | 第28-29页 |
3.1.2 实验测试者 | 第29页 |
3.1.3 实验仪器和材料 | 第29页 |
3.1.4 实验流程 | 第29-31页 |
3.1.5 绩效度量标准 | 第31页 |
3.2 基于可用性的QQ手机输入法微交互测试 | 第31-37页 |
3.2.1 QQ手机输入法微交互的用户测试 | 第31-32页 |
3.2.2 任务操作流程分析 | 第32-37页 |
3.2.3 QQ手机输入法微交互的主观测试 | 第37页 |
3.3 微交互测试实验结果 | 第37-41页 |
3.3.1 客观测试数据分析 | 第37-40页 |
3.3.2 主观测试数据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基于可用性的手机输入法微交互设计探讨 | 第42-52页 |
4.1 QQ手机输入法4.0版本与5.0版本的微交互对比分析 | 第42-47页 |
4.1.1 测试数据分析对比 | 第42-45页 |
4.1.2 用户界面对比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2 手机输入法微交互设计的可用性问题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3 手机输入法微交互设计的可用性原则创建 | 第48-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5章 基于可用性的QQ手机输入法微交互设计实践 | 第52-58页 |
5.1 基于可用性的手机输入法微交互设计标准 | 第52-53页 |
5.2 基于可用性的QQ手机输入法设计优化 | 第53-55页 |
5.3 手机输入法的发展趋势 | 第55-5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0-71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