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的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3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| 第19-30页 |
2.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| 第19-22页 |
2.1.1 网络体系结构 | 第19页 |
2.1.2 传感器节点构成 | 第19-21页 |
2.1.3 汇聚节点构成 | 第21页 |
2.1.4 监控中心构成 | 第21-22页 |
2.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性能评估 | 第22-24页 |
2.2.1 网络特点 | 第22-23页 |
2.2.2 网络性能评估 | 第23-24页 |
2.3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| 第24-28页 |
2.3.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要求 | 第24-25页 |
2.3.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类 | 第25-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基于最佳簇头选择的改进LEACH路由协议 | 第30-41页 |
3.1 引言 | 第30页 |
3.2 系统模型 | 第30-32页 |
3.2.1 网络模型 | 第30-31页 |
3.2.2 能耗模型 | 第31-32页 |
3.2.3 数据融合模型 | 第32页 |
3.3 改进的LEACH协议 | 第32-36页 |
3.3.1 簇的建立 | 第32-33页 |
3.3.2 最终簇头的选取和数据传输 | 第33-36页 |
3.4 仿真与分析 | 第36-40页 |
3.4.1 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 | 第36-37页 |
3.4.2 簇头节点的分布 | 第37页 |
3.4.3 网络生命周期和能量均衡性 | 第37-39页 |
3.4.4 网络的总能耗 | 第39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基于模糊聚类的WSN路由协议 | 第41-52页 |
4.1 引言 | 第41页 |
4.2 改进的FCM算法介绍 | 第41-44页 |
4.2.1 初始化聚类中心 | 第42-43页 |
4.2.2 分簇过程 | 第43-44页 |
4.3 EBFCMS算法 | 第44-45页 |
4.4 EBFCMH算法 | 第45-47页 |
4.5 仿真分析 | 第47-51页 |
4.5.1 仿真设置 | 第47页 |
4.5.2 网络分簇效果 | 第47-48页 |
4.5.3 网络性能仿真 | 第48-51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基于环间距不等的分环分簇路由协议 | 第52-66页 |
5.1 引言 | 第52页 |
5.2 网络模型 | 第52-57页 |
5.2.1 分环模型介绍 | 第52-53页 |
5.2.2 最优簇头数目的确定 | 第53-57页 |
5.3 RPUSC算法 | 第57-59页 |
5.3.1 簇的形成 | 第57页 |
5.3.2 簇头的选择 | 第57-58页 |
5.3.3 数据传输 | 第58-59页 |
5.4 仿真与性能分析 | 第59-65页 |
5.4.1 最优环数和参数λ的确定 | 第59-63页 |
5.4.2 性能对比分析 | 第63-6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74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