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

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协同治理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7-19页
第2章 协同治理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解析第19-26页
    2.1 协同治理的内涵第19页
    2.2 协同治理的主体第19-21页
    2.3 协同治理的特点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治理环境的复杂性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治理主体的多元性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协同目标的一致性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协同联动的自发性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治理活动的协调性第22-23页
    2.4 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协同学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治理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协同治理理论第25-26页
第3章 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协同治理现状及问题透视研究第26-35页
    3.1 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协同治理取得的成就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社会管理中的协同治理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协同治理第28-30页
    3.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协同治理遇到的问题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协同治理目标难以达成一致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协同治理各主体信息不对称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协同治理的效率不高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协同治理的参与程度不高第31页
    3.3 协同治理不足的原因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对协同治理的认识不足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各协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协调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现有体制机制的阻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社会发育不成熟第34-35页
第4章 国际城镇化进程中协同治理的经验借鉴与启示第35-41页
    4.1 国际城镇化发展中协同治理的经验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德国积极创新的教育模式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新加坡依法管理城市治理模式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美国多元化参与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日本官民协同的城市管理模式第37-38页
    4.2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中协同治理的启示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注重人的发展,为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注重法治建设,使城镇化在法律轨道上运行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从现实出发,灵活多样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官民共治,协同管理第40-41页
第5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协同治理的路径第41-47页
    5.1 转变观念和方式,由单边治理走向协同治理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政府转变管理方式,从主导变为引导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强化协同治理主体参与意识,提高参与水平第42-43页
    5.2 多元合作,积极推进城镇管理中的协同治理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多方努力,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协同联动,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全面发动,共创城市文明第44-45页
    5.3 多元合作,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中的协同治理第45页
    5.4 积极探索,完善协同治理机制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完善政府责任主导机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完善协同利益平衡机制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完善协同运行管理保障机制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完善协同治理监督机制第46-47页
结论第47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致谢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廉政智库政策参与研究
下一篇: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--以新疆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