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政智库政策参与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3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廉政智库政策参与的理论分析 | 第18-27页 |
2.1 廉政智库相关界定 | 第18-21页 |
2.1.1 中国特色智库概念及类别 | 第18-19页 |
2.1.2 廉政智库概念及类别 | 第19-21页 |
2.2 智库参与公共政策相关问题 | 第21-25页 |
2.2.1 智库政策参与 | 第21页 |
2.2.2 智库在公共政策中的角色定位 | 第21-22页 |
2.2.3 智库参与公共政策方式 | 第22-24页 |
2.2.4 智库影响力 | 第24-25页 |
2.3 廉政智库政策参与的理论基础 | 第25-27页 |
2.3.1 政策过程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3.2 专家治国理论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廉政智库参与反腐倡廉政策现状 | 第27-43页 |
3.1 廉政智库政策参与概况 | 第27-32页 |
3.1.1 廉政智库发展现状 | 第27-30页 |
3.1.2 廉政智库政策参与特点 | 第30页 |
3.1.3 廉政智库角色定位 | 第30-32页 |
3.2 廉政智库政策参与的运作机制 | 第32-38页 |
3.2.1 廉政智库参与反腐倡廉政策的方式 | 第32-35页 |
3.2.2 廉政智库政策参与的案例 | 第35-37页 |
3.2.3 廉政智库政策参与的特殊之处 | 第37-38页 |
3.3 廉政智库发挥影响力的体现 | 第38-43页 |
3.3.1 界定廉政智库影响力的依据 | 第38-39页 |
3.3.2 廉政智库影响力体现形式及部分成果列举 | 第39-43页 |
第4章 廉政智库政策参与面临困境及原因分析 | 第43-49页 |
4.1 廉政智库政策参与面临困境 | 第43-46页 |
4.1.1 自身能力困境 | 第43-45页 |
4.1.2 参与机会困境 | 第45-46页 |
4.2 廉政智库政策参与困境的原因分析 | 第46-49页 |
4.2.1 智库内部因素的制约 | 第46-47页 |
4.2.2 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优化廉政智库政策参与的对策 | 第49-55页 |
5.1 加强智库自身建设 | 第49-52页 |
5.1.1 准确定位廉政智库角色 | 第49-50页 |
5.1.2 官方廉政智库机构改革 | 第50页 |
5.1.3 完善廉政人才队伍建设 | 第50-51页 |
5.1.4 寻求资金筹措路径 | 第51-52页 |
5.2 优化外部作用环境 | 第52-55页 |
5.2.1 建立开放的决策咨询系统 | 第52页 |
5.2.2 健全规范化的决策咨询制度 | 第52-53页 |
5.2.3 拓宽政策参与渠道 | 第53页 |
5.2.4 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| 第53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0-61页 |
附录B 关于廉政智库政策参与的调查问卷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