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轨运营系统能效特征分析与调控模型研究
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论文中出现符号介绍 | 第12-13页 |
1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1 城轨系统能效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2 网络模型理论及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7-21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8-21页 |
2 城轨系统能效表征参数研究 | 第21-39页 |
2.1 城轨系统能耗构成分析 | 第21-29页 |
2.1.1 城轨系统构成 | 第21-27页 |
2.1.2 城轨系统能耗构成 | 第27-29页 |
2.2 城轨系统能耗特征分析与能效研究 | 第29-35页 |
2.2.1 城轨系统能耗特征分析 | 第30-34页 |
2.2.2 城轨系统能耗与能效关系 | 第34-35页 |
2.3 城轨系统能效表征方法研究 | 第35-38页 |
2.3.1 城轨系统能效影响要素集构建 | 第35-37页 |
2.3.2 城轨系统能效表征参数 | 第37-3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3 城轨系统能效模型研究 | 第39-59页 |
3.1 图论及网络模型 | 第39-41页 |
3.1.1 图论基础 | 第39页 |
3.1.2 多层网络模型 | 第39-41页 |
3.2 城轨系统能效网络模型构建 | 第41-46页 |
3.2.1 层的定义及网络化表达 | 第41页 |
3.2.2 节点定义及网络化表达 | 第41-42页 |
3.2.3 连接关系划分及网络化表达 | 第42-43页 |
3.2.4 城轨系统能效网络模型 | 第43-46页 |
3.3 城轨系统能效网络模型特征分析 | 第46-58页 |
3.3.1 多层网络模型节点的拓扑属性(η~A) | 第47-51页 |
3.3.2 多层网络模型节点的数据属性(η~B) | 第51-52页 |
3.3.3 节点权重计算 | 第52-5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4 城轨系统能效涌现和控制策略研究 | 第59-83页 |
4.1 城轨系统能效涌现研究 | 第59-65页 |
4.1.1 城轨系统能效涌现内涵 | 第59-60页 |
4.1.2 基于微观到宏观的城轨系统能效涌现研究 | 第60-65页 |
4.2 城轨系统能效涌现计算 | 第65-73页 |
4.2.1 城轨系统能效涌现计算方法 | 第65-67页 |
4.2.2 能效涌现状态计算 | 第67-73页 |
4.3 城轨系统能效控制策略研究 | 第73-81页 |
4.3.1 关键能效节点辨识 | 第73-76页 |
4.3.2 城轨系统能效控制策略 | 第76-8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5 城轨系统能效管理平台设计 | 第83-97页 |
5.1 能效管理平台架构设计 | 第83-85页 |
5.1.1 平台物理架构 | 第83-84页 |
5.1.2 平台总体架构 | 第84-85页 |
5.2 能效管理平台功能设计 | 第85-92页 |
5.2.1 能耗数据统计分析模块 | 第86页 |
5.2.2 能效节点综合管理模块 | 第86页 |
5.2.3 全局能效调控模块 | 第86-87页 |
5.2.4 平台维护模块 | 第87页 |
5.2.5 能效管理平台数据流图与接口设计 | 第87-92页 |
5.3 能效管理平台界面展示 | 第92-9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95-97页 |
6 结论和展望 | 第97-99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97-98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98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3页 |
附录A | 第103-104页 |
附录B | 第104-105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05-109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