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导言 | 第9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经典作家关于诚信问题的论述 | 第14-16页 |
1.4 习近平关于网络治理的论述 | 第16-17页 |
1.5 研究的思路、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| 第18-25页 |
2.1 诚信及大学生网络诚信 | 第18-19页 |
2.1.1 诚信的内涵 | 第18页 |
2.1.2 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2.2 培养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2页 |
2.2.1 大学生网络学习诚信 | 第20页 |
2.2.2 大学生网络社交诚信 | 第20页 |
2.2.3 大学生网络交易诚信 | 第20-21页 |
2.2.4 大学生网络娱乐诚信 | 第21-22页 |
2.3 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意义 | 第22-25页 |
2.3.1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| 第23页 |
2.3.2 有利于促进网络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| 第23页 |
2.3.3 有利于维护网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大学生网络失信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| 第25-34页 |
3.1 大学生网络失信问题 | 第25-29页 |
3.1.1 网络学习过程中的作假行为 | 第25-26页 |
3.1.2 网络社交中的欺骗行为 | 第26-27页 |
3.1.3 网络交易中的欺诈行为 | 第27-28页 |
3.1.4 网络游戏中的诈骗行为 | 第28-29页 |
3.2 大学生网络失信的成因分析 | 第29-34页 |
3.2.1 现实社会中存在诸多负面影响 | 第29-31页 |
3.2.2 学校的监管及教育不够 | 第31页 |
3.2.3 家庭的教养不到位 | 第31-32页 |
3.2.4 个人诚信素养缺失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 | 第34-43页 |
4.1 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,培养诚实守信公民 | 第34-35页 |
4.1.1 健全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素质、克服心理困境 | 第34-35页 |
4.1.2 树立健康的网络交往观 | 第35页 |
4.2 加强家教家风建设,发挥家庭积极影响 | 第35-36页 |
4.2.1 家庭成员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家风 | 第35-36页 |
4.2.2 家庭成员须加强对个人网络行为的管控 | 第36页 |
4.3 发挥学校对大学生网络诚信建设的主导作用 | 第36-39页 |
4.3.1 增加网络诚信教育的相关内容 | 第37-38页 |
4.3.2 丰富课外有关网络诚信的主题活动 | 第38页 |
4.3.3 加强校园校风建设,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| 第38页 |
4.3.4 增强对大学生的网络诚信监管及惩戒力度 | 第38-39页 |
4.3.5 建立个人诚信档案,健全学生评优评比制度 | 第39页 |
4.4 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的社会治理 | 第39-43页 |
4.4.1 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| 第40页 |
4.4.2 建立健全网络诚信监管制度 | 第40-41页 |
4.4.3 创新网络诚信有效监管技术 | 第41-43页 |
简短的小结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后记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