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动法上利益争议处理法律问题研究
| 致谢 | 第4-6页 |
| 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页 |
| 目次 | 第8-10页 |
| 1 引言 | 第10-12页 |
| 2 利益争议的概念及其界定 | 第12-15页 |
| 2.1 利益争议概念的源起 | 第12-13页 |
| 2.2 利益争议的概念及比较分析 | 第13-15页 |
| 3 利益争议的法律性质 | 第15-23页 |
| 3.1 利益争议的普遍性 | 第15-17页 |
| 3.2 利益争议处理中的强制性 | 第17-19页 |
| 3.3 与集体合同的关系 | 第19-23页 |
| 4 处理利益争议的原则 | 第23-30页 |
| 4.1 当事人自主解决原则 | 第25页 |
| 4.2 和平解决争议原则 | 第25-26页 |
| 4.3 专属代表权原则 | 第26-28页 |
| 4.4 善意谈判原则 | 第28-30页 |
| 5 利益争议的劳资内部处理 | 第30-39页 |
| 5.1 处理方式的选择 | 第30-32页 |
| 5.2 对利益争议中罢工问题的探讨 | 第32-34页 |
| 5.3 利益争议中的“苦情处理制度” | 第34-37页 |
| 5.4 利益争议内部处理失败的应对 | 第37-39页 |
| 6 利益争议的外部救济 | 第39-50页 |
| 6.1 外部救济的启动 | 第39-41页 |
| 6.2 利益争议的构成要件 | 第41-45页 |
| 6.2.1 利益争议的主体 | 第41-43页 |
| 6.2.2 利益争议的内容 | 第43-45页 |
| 6.2.3 小结 | 第45页 |
| 6.3 对利益争议事项的认定 | 第45-48页 |
| 6.3.1 区分不同类型的劳动争议的标准 | 第45-47页 |
| 6.3.2 认定程序上的问题 | 第47-48页 |
| 6.3.3 认定利益争议事项的时间 | 第48页 |
| 6.4 利益争议的可仲裁性 | 第48-50页 |
| 7 结语 | 第50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