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文学理论论文

论消费文化语境下坎普的两种形态及其在国内的发展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一、国外对坎普的研究情况第11-14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对坎普的研究情况第14-16页
    三、本文研究意义及基本思路第16-18页
一、坎普的发展与特征第18-31页
    1.1 早期的坎普现象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坎普与男同性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艺术领域的异类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日常生活领域的坎普元素第20-21页
    1.2 1960年代后的坎普发展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大众化与异性恋化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更激进的政治化与酷儿化第23-25页
    1.3 坎普的特征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严肃的优雅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回归感性、强调风格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边缘性的“自我现身”第28-31页
二、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第一种坎普形态:反叛先锋第31-47页
    2.1 对“知识型审美理念”的反诘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反艺术阐释学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以新感性主义代替艺术阐释学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“风格”对“内容”的胜利第35-37页
    2.2 对性别政治的批判策略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对异性恋霸权的质疑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对阳性话语霸权的质疑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扮装政治的现实实践第40-42页
    2.3 大众化时代的特殊“叛逆者”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追寻独特的民主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大众文化时代的“纨绔子”第44-47页
三、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第二种坎普形态:混同中的引领第47-58页
    3.1 作为“意识形态”的棒杀策略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道德恐慌的制造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“坎普”的被平常化第49-50页
    3.2 作为商品的捧杀策略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从抵抗的风格到消费的风格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时尚的宠儿第52-53页
    3.3 “坎普”捉摸不定的命运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被消解的“坎普”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“坎普”的再发展第56-58页
四、坎普在国内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多种呈现第58-71页
    4.1 坎普电影的三种类型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独特的角色气质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无厘头电影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伪坎普电影第62-63页
    4.2 网络空间中的坎普现象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戏仿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恶搞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戏仿与恶搞的坎普意味第66-67页
    4.3 文学中的坎普现象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游戏化的创作倾向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创作的时尚化与表面化倾向第69-71页
结语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南阳民间美术与职业艺术教育研究
下一篇:天然多胺修饰物ST-01抗肝癌药效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