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、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论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2页 |
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基础性理论 | 第13-18页 |
第一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概述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概述 | 第14-16页 |
第三节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化概述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类型及案例研究 | 第18-27页 |
第一节 插标行为—百度诉360插标案 | 第18-20页 |
第二节 软件干预行为—腾讯诉360不正当竞争案 | 第20-22页 |
第三节 关键词搜索行为—上海大众交通公司诉百度公司案 | 第22-24页 |
第四节 跨端导入行为—奇虎诉百度助手不正当竞争案 | 第24-27页 |
第四章 国内外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化的立法现状 | 第27-33页 |
第一节 国内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现状 | 第27-29页 |
第二节 国外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现状 | 第29-33页 |
第五章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化规制立法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9页 |
第一节 立法体例及模式存在缺陷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一般条款的局限 | 第34-36页 |
第三节 类型化的标准存在缺陷 | 第36-37页 |
第四节 主体认定范围过于狭窄 | 第37-38页 |
第五节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列举不到位 | 第38-39页 |
第六章 对我国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化进行完善的立法建议 | 第39-45页 |
第一节 完善立法体例及法律模式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构建一般条款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确立类型化的一般标准 | 第41-42页 |
第四节 合理扩大互联网主体认定范围 | 第42-43页 |
第五节 增加与完善立法中的列举式章节 | 第43-45页 |
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