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筝审美教育模式初探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绪论 | 第8-12页 |
| (一)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(二)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| (三)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1、文献梳理法 | 第10-11页 |
| 2、经验总结法 | 第11页 |
| (四)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一、古筝艺术发展概述 | 第12-18页 |
| (一)古筝历史发展概况 | 第12-14页 |
| 1、历史源流 | 第12页 |
| 2、演奏艺术 | 第12-13页 |
| 3、筝派发展 | 第13-14页 |
| (二)古筝发展现状初探 | 第14-18页 |
| 1、创作手法的日新月异 | 第14-16页 |
| 2、演奏技法的多元综合 | 第16-18页 |
| 二、古筝教学中的功能价值 | 第18-29页 |
| (一)古筝艺术的功能与价值 | 第18-26页 |
| 1、审美价值 | 第18-24页 |
| 2、认知价值 | 第24-25页 |
| 3、教育价值 | 第25页 |
| 4、娱乐价值 | 第25-26页 |
| (二)特殊审美价值在古筝教学方式中的体现 | 第26-29页 |
| 1、综合审美价值在其教学活动中的张力 | 第26页 |
| 2、新教育模式下家庭、社会、学校的综合审美意义 | 第26-29页 |
| 三、古筝艺术在教学中的现状与问题 | 第29-34页 |
| (一)古筝教学的实践与发展 | 第29-30页 |
| (二)以黑龙江铁力地区古筝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为例 | 第30-34页 |
| 1、铁力地区古筝培训机构调研 | 第30-31页 |
| 2、铁力地区古筝学生个案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3、铁力地区古筝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4页 |
| 四、对古筝审美教学方式的探索 | 第34-43页 |
| (一)审美在古筝教学中的重要性 | 第34页 |
| (二)古筝的创新教学方式探索 | 第34-43页 |
| 1、“双基”、“双验”在构建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| 第35页 |
| 2、奥尔夫教学体系的融入 | 第35-39页 |
| 3、艺术实践是教学模式构建的最终保障 | 第39-43页 |
| 五、本研究的不足及对古筝艺术审美教育的展望 | 第43-46页 |
| (一)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与局限 | 第43-44页 |
| 1、本论文写得稍显宽泛、不够精炼、集中 | 第43页 |
| 2、田野活动和实践调查不够丰富 | 第43页 |
| 3、论文的学术浓度不够 | 第43-44页 |
| (二)对未来古筝艺术审美的建议和期望 | 第44-46页 |
| 1、对未来古筝艺术审美的建议 | 第44页 |
| 2、对未来古筝艺术审美的期望 | 第44-46页 |
| 结语 | 第46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48页 |
| 致谢 | 第48-50页 |
| 附录 | 第50-58页 |
| (一)古筝授课过程的相关图片 | 第50-55页 |
| (二)实践演出图片 | 第55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