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

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的缘起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提出的相关问题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评析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文献资料研究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调查访谈研究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历史研究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“结构与制度”和“过程与事件”相结合的研究法第15-16页
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论文的分析框架的阐述第16-28页
    2.1 农村公共物品的理论概述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农村公共物品的概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农村公共物品的特征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农村公共物品的分类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村级组织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第18-19页
    2.2 村级组织及其运行机制的“解剖”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村级组织的“剖释”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的“剖析”第22页
    2.3“制度与生活”——研究村级组织供给趋向的一个分析框架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“制度与生活”视角从何而来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“制度和生活”视角何以可为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“制度与生活”视角具体为何第27-28页
第三章 人民公社化时期村级组织在供给中的运行机制——“指令化操作”第28-35页
    3.1 乡村的制度环境和生活环境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强压力体制下的制度环境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高度联合的乡村生活环境第29-30页
    3.2 村级组织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具体运行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决策机制——计划体制和乡村生活高度联合下的单向决策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融资机制——制度内融资和社区自筹的二元模式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动员机制——发挥政治权威,充分利用各种动员工具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协调机制——运用“硬手段”承担管理协调义务第32页
    3.3 村级组织的运行机制对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积极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消极影响第33-35页
第四章 改革开放至税改前村级组织在供给中的运行机制——“利益化操作”第35-43页
    4.1 乡村的制度环境和生活环境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压力体制延续下的制度环境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逐渐分层的乡村生活环境第36-37页
    4.2 村级组织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具体运行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决策机制——利益共谋下的“倾向”决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融资机制——充分利用上下关系网络,施展“要钱”艺术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动员机制——整合多种动员资源,灵活运用动员策略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协调机制——软硬兼施,运用“劝说”,“强制、威吓”等方式进行协调第40-41页
    4.3 村级组织的运行机制对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积极影响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消极影响第41-43页
第五章 后税费时期村级组织在供给中的运行机制——“策略化操作”第43-51页
    5.1 乡村的制度环境和生活环境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压力体制弱化下的制度环境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异质化程度逐渐加深的乡村生活环境第44-45页
    5.2 村级组织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具体运行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决策机制——权威衰退逻辑下的消极决策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融资机制——向上“哭穷”,向下“谄媚”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动员机制——增加谈判筹码,多方位施展“怀柔术”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协调机制——多用“软手段”协调第47-48页
    5.3 村级组织的运行机制对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积极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消极影响第49-51页
第六章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的演进趋向及优化路径第51-56页
    6.1 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演进趋向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“制度”与“生活”在供给过程中不断博弈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在制度与生活的博弈中,村级组织运作机制的演进趋向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村级组织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“失效”第53页
    6.2 村级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实践反思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制度层面——推进相关制度改革,进行法治化供给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生活层面——进一步整合乡村资源,挖掘供给潜力第53-54页
    6.3 村级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优化路径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将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村级组织工作的重点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进一步厘清村级组织与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中供给的责任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,发展村庄特色经济,多渠道筹集供给资金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继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,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公益事业的建设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适时协调适度协调,保证供给工作有序进行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6 大力发展民间组织,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7 进行村务财务公开,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监督第55-56页
结语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-62页
附录: 部分调查笔记和访谈记录第62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中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--以江宁谷里街道为例
下一篇:工会教育职能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