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论文的理论基础 | 第10-11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路径 | 第11页 |
1.4 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1页 |
1.5 论文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美丽乡村建设概述 | 第13-20页 |
2.1 美丽乡村建设历史背景 | 第13页 |
2.2 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2.3 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| 第14-16页 |
2.4 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| 第16-20页 |
2.4.1 国内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 | 第16-18页 |
2.4.2 国外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及应用现状 | 第20-25页 |
3.1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| 第20-23页 |
3.1.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 | 第20页 |
3.1.2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和特征 | 第20-21页 |
3.1.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| 第21-22页 |
3.1.4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公共管理的区别 | 第22-23页 |
3.2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国内外应用状况 | 第23页 |
3.2.1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国外的应用状况 | 第23页 |
3.2.2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国内的应用状况 | 第23页 |
3.3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| 第23-25页 |
第四章 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——以谷里街道为例 | 第25-33页 |
4.1 谷里街道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 | 第25-28页 |
4.1.1 谷里街道总体情况简介 | 第25页 |
4.1.2 谷里街道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情况 | 第25-28页 |
4.2 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和原因 | 第28-33页 |
4.2.1 政府的角色定位不准,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| 第28-29页 |
4.2.2 农民的主体作用难以调动,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 | 第29-30页 |
4.2.3 市场机制的引入不足,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| 第30-31页 |
4.2.4 信息化水平和程度不高,建设的水平不高 | 第31页 |
4.2.5 农村文化建设程度和水平不高,影响建设目标的达成 | 第31-33页 |
第五章 新公共管理理论下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 | 第33-41页 |
5.1 转变政府角色,优化政府职能和体系 | 第33-35页 |
5.1.1 转变政府角色定位,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 | 第33-34页 |
5.1.2 运用授权或分权的管理方式,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“掌舵”能力 | 第34页 |
5.1.3 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,提高政府效率 | 第34-35页 |
5.2 以“顾客”为导向,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| 第35-36页 |
5.2.1 更充分了解农民需求,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| 第35页 |
5.2.2 加强宣传工作,提高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和了解 | 第35页 |
5.2.3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,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| 第35-36页 |
5.3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,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动力 | 第36-37页 |
5.3.1 创新公共管理方式,引入市场机制 | 第36页 |
5.3.2 创新投入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| 第36-37页 |
5.4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,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| 第37-39页 |
5.4.1 积极开展电子政务,提高公共管理信息化水平 | 第37-38页 |
5.4.2 积极开展电子商务,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| 第38-39页 |
5.5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,建设更高层次的美丽乡村 | 第39-41页 |
5.5.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,为美丽乡村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| 第39页 |
5.5.2 注重农村传统文化,建设有内涵的美丽乡村 | 第39-41页 |
结论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