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--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--水质评价论文

沈北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4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地下水脆弱性第11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概念及发展历程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方法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1.3 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现状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健康风险评价发展历程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健康风险评估基础理论、方法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1.4 论文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及目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22-24页
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24-33页
    2.1 自然地理概况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交通位置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气象水文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地形地貌第27页
    2.2 区域地质概况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地质构造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地层岩性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建立第29-30页
    2.3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地下水赋存条件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地下水补净排条件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地下水化学特征第31-3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3章 区域地下水污染特征第33-55页
    3.1 室外实验第33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高程测绘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野外钻孔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微水试验(Slug Test)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地下水位监测第42-43页
    3.2 地下水样品采集及测试第43-45页
    3.3 场地污染特征第45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地下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地下水中砷的分布特征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地下水中铁锰分布特征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地下水中氨氮的分布特征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地下水中亚硝酸盐的分布特征第52-5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4章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第55-65页
    4.1 模型介绍及指标选取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模型指标介绍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模型指标选取第57页
    4.2 指标分区及等级划分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地下水埋深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净补给量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含水层介质类型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土壤类型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包气带类型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渗透系数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土地利用方式第61-62页
    4.3 指标权重第62-6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5章 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第65-77页
    5.1 评价方法第65-66页
    5.2 评价过程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危害识别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毒性评估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暴露评估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风险计算第69-71页
    5.3 风险表征第71-7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5-77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7-79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7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7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4页
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84-85页
致谢第85-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麦芽醋发酵工艺及其成分分析
下一篇:辽河口湿地CO2排放及其盐分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