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一 前言 | 第8-12页 |
(一) 研究的背景 | 第8-9页 |
1、理论依据 | 第8页 |
2、现实需要 | 第8-9页 |
(二) 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(三) 研究的目的、内容、方法 | 第10-11页 |
(四) 本论文的基本框架 | 第11-12页 |
二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| 第12-22页 |
(一) 思维导图综述 | 第12-17页 |
1、思维导图的概念 | 第12页 |
2、思维导图的特征 | 第12页 |
3、数学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| 第12-14页 |
4、绘制数学思维导图的注意事项 | 第14页 |
5、数学思维导图与数学概念图的区别 | 第14-15页 |
6、思维导图的应用及教育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(二) 数学理解综述 | 第17-22页 |
1、理解的界定 | 第17页 |
2、数学理解的界定 | 第17-18页 |
3、数学理解的过程 | 第18-19页 |
4、数学理解的层次 | 第19-20页 |
5、数学理解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三 利用数学思维导图促进初中生数学理解的教学策略 | 第22-31页 |
(一) 在复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| 第22-25页 |
1、课堂小结(节课复习)的思维导图 | 第22-23页 |
2、章课复习的思维导图 | 第23-24页 |
3、专题复习的思维导图 | 第24-25页 |
(二) 解题训练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| 第25-31页 |
四 运用数学思维导图促进初中生数学理解的实证研究 | 第31-37页 |
(一) 实验研究的目的与假设 | 第31页 |
1、实验研究的目的 | 第31页 |
2、实验研究的假设 | 第31页 |
(二) 实验研究对象的选取与实验材料的编制 | 第31-32页 |
1、实验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31页 |
2、实验材料的编制 | 第31-32页 |
(三) 实验设计 | 第32-33页 |
1、实验的模式 | 第32页 |
2、实验的自变量特征 | 第32页 |
3、实验的因变量特征 | 第32页 |
4、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| 第32-33页 |
(四) 实验研究的过程 | 第33页 |
1、实验的准备阶段 | 第33页 |
2、实验时间与次数 | 第33页 |
3、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| 第33页 |
(五)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6页 |
1、实验前测总分的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4页 |
2、实验后测总分的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5页 |
3、数学理解各层次的前测结果与分析 | 第35-36页 |
4、数学理解各层次的后测结果与分析 | 第36页 |
(六) 实验结果的结论 | 第36-37页 |
五 个案访谈的实施与分析 | 第37-42页 |
(一) 个案访谈的目的 | 第37页 |
(二) 个案访谈对象的选择 | 第37页 |
(三) 个案访谈的实施过程 | 第37-41页 |
(四) 个案访谈结论 | 第41-42页 |
六 研究的认识与思考 | 第42-44页 |
(一) 研究的认识 | 第42-43页 |
(二) 研究的思考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附录1:前测试卷 | 第46-48页 |
附录2:后测试卷 | 第48-50页 |
附录3:常规教案 | 第50-53页 |
附录4:实验教案 | 第53-57页 |
附录5:SPSS数据列表 | 第57-61页 |
附录6: 个案访谈提纲 | 第61-62页 |
附录7:学生思维导图作品展 | 第62-65页 |
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