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房屋建筑设备论文--空气调节、采暖、通风及其设备论文--供热论文

多源地下传热过程模拟计算及其温变特性分析

第一章 绪论第6-15页
    1.1 前言第6-7页
    1.2 地源热泵技术发展概况第7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地源热泵技术发展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地源热泵技术发展第8-9页
    1.3 关于土壤源热泵的模拟计算第9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概述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1.4 有限元传热分析计算平台第13-14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目标和意义第14-15页
第二章 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第15-26页
    2.1 土壤的温度状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土壤温度变化的一般状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地区实测结果第16页
    2.2 传热模型第16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线源传热模型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柱源传热模型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简化圆柱井传热模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本文模型方法第24-26页
第三章 群井多热源传热模型建立及解析第26-39页
    3.1 有限单元法在传热学中的应用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单元分析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单元总体合成第29-31页
    3.2 有限元热分析过程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有限元热分析简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有限元热分析主要步骤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本文热分析步骤第35-36页
    3.3 群井模拟计算过程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模型假设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初始条件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参数选择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网格划分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计算求解第38-39页
第四章 群井传热土壤温度场温变特性分析第39-60页
    4.1 单井模型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4.2 群井模型分析第40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不同初始温度影响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连续与间断运行模式影响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井径变化影响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热负荷(功率)变化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排列形式及稀疏程度影响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不同循环间隔变化影响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强化传热回填物作用对比第53-60页
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60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8页
致 谢第68-69页
论文摘要第69-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壳聚糖纳米载体研究
下一篇:关中奶山羊BAC文库构建及其利用Red系统同源重组的研究